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汤平  李刚  徐卫军 《岩土力学》2005,26(Z2):21-24
水及开挖卸荷是影响节理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了水对节理裂隙岩质边坡的力学及物理化学作用机理。应用弹塑性力学及断裂力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讨论了裂隙面的压剪起裂破坏机理;提出了由于开挖卸荷而引起裂纹扩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2.
庄心善  赵鑫  何世秀  朱瑞赓 《岩土力学》2007,28(7):1387-1391
在真三轴仪上模拟基坑开挖周边土体的应力路径,进行了排水与不排水两种卸荷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土体在不同排水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有着显著的差异,说明排水条件对土体的变形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排水条件下卸荷土体广义剪应力与广义剪应变的关系,证明土体广义剪应力与广义剪应变关系曲线呈明显的非线性,并根据土体实际应力路径定义了中主应力系数,推导出了土体卸荷剪切模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3.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明显,采用地质调查、钻孔声波测试、内外部变形监测、现场变形试验、钻孔芯样力学试验、压水试验、孔壁录像、钻孔弹模测试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可划分为强、弱、微三个卸荷带,强、弱卸荷带岩体力学性质有明显弱化,微卸荷岩体力学性质无明显变化。在卸荷带内未产生新的结构面,但卸荷引起了结构面的进一步扩展和张开。岩体变形是结构面张开和岩块变形的综合反映,主要受开挖卸荷影响,锚索对于限制结构面张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4.
岩土材料不同应力路径下脆性变化的二元介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恩龙  沈珠江 《岩土力学》2006,27(2):261-267
试验研究表明,岩土材料在加卸荷时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破坏特性,卸荷时脆性增加。建议了一个可以描述材料脆性变化的脆性指数 ,并验证了B指标能较好地描述岩土材料在加卸荷时的脆性变化。应用二元介质模型,对岩样在卸载周围应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模拟,表明这一模型不但可以模拟岩样在低围压下的应变软化到高围压下的应变硬化现象,而且可以模拟岩样在卸载周围应力过程中的变形破坏过程,特别是对于表现为应变软化的岩样,可以反映出应力峰值前后卸围压时的变形破坏过程的差别。  相似文献   
55.
朱珍德  王战鹏  朱明礼 《岩土力学》2006,27(Z1):487-492
利用MTS 815.04电液压伺服可控制刚性试验机,对取自四川凉山雅砻江大河湾锦屏二级水电站的大理岩试样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卸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主应力差不变的卸荷试验中,随着围压降低,轴向应变先降低后又增大,而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又突然降低;在保持轴向位移不变的卸荷试验中,随着围压的降低,试样的弹性模量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而轴向应力则不断降低;在保持主应力和不变的卸荷试验中得到泊松比大于由常规三轴试验得到的泊松比,但两者的强度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6.
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空间扫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于构造应力场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通过应力场参数、最少样本量等多种参数的分区全时空扫描对比,全面总结了大华北地区1970~1999年5级以上地震前的中期和短期时间演化特征: 在最少样本为15时,震前2年左右在震中附近出现Y3≥2的高值异常区,于震前1年收缩、甚至消失,并常常在震前6个月左右时在震中处出现小范围的高值异常。预报效能R评分为0.3~0.5, P评分为0.4~0.6。研究结果还显示, 4级左右的中等地震前也存在Y3的高值异常。  相似文献   
57.
卸荷模量数取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二期围堰计算为例,说明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E-μ模型中的卸荷模量数kur对计算精度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试验资料得出加荷模量数k取决于土的成分和密度,并且得到加荷模量数与卸荷加荷模量数之比的经验关系,因而卸荷模量数可直接根据加荷模量数的大小来确定,由此所确定的卸荷模量数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8.
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变形破裂机制的实验岩石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林生  王兰生  李天斌 《山地学报》2000,18(Z1):102-107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卸荷破坏地质灾害现象。本文按照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卸荷三轴试验方法,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岩爆形成力学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与135 m水位相比,局部差应力场呈现逆向变化,即形成了加载效应与卸载效应的交替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或触震)因素。  相似文献   
60.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种重力卸荷破坏力学模式。斜坡系统内部发育分期分区(块)滑动(滑坡)现象,但不存在构造地质意义上的“断层”形迹。在地貌形态上,巴东大斜坡被4条冲沟分割成5个斜坡单元。在斜坡地质结构、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上,巴东大斜坡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表层崩塌滑坡成因为主的堆积层(第一层次),冲沟分割且浅表生地质形迹发育的层状顺倾的中间基岩层(第二层次)和整体连续顺倾的深层基岩层(第三层次)。分形几何计算证明,巴东大斜坡的地貌形态尚处于侵蚀发育的青(幼)年期。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在长江侵蚀下切的不同阶段,巴东斜坡体前缘和后缘接近底界面位置塑性变形区分布集中,但不具备沿深层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剪出的可能性。基本认识是,“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官渡口-东瀼口向斜南翼(单斜山)的地质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外动力作用,河谷岸坡快速临空导致其自身重力产生强烈的侧向卸荷与滑移等浅表生地质改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力成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