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2篇
  免费   3018篇
  国内免费   2978篇
测绘学   652篇
大气科学   1496篇
地球物理   4103篇
地质学   8546篇
海洋学   2569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026篇
自然地理   254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609篇
  2019年   662篇
  2018年   587篇
  2017年   649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911篇
  2013年   1175篇
  2012年   893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912篇
  2009年   929篇
  2008年   963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1046篇
  2005年   879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733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522篇
  1999年   434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南四湖湖内浅槽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湖内工程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单项工程,工程区位于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挖泥船施工将对湖内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排泥场回水污染物、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三个方面阐述了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2.
1998年夏季南海水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 1 998年夏季“南海季风试验 ( SCSMEX)”期间所获的 CTD资料 ,使用系统聚类、Fuzzy模式聚类、Bayes判别分析和 Fuzzy分析等水团分析方法 ,对南海水体的结构和水团配置状况等进行了分析 ,划出了南海存在的 9个主要水团 ,并对各水团的温、盐度特征进行了初析。在调查期间 ,南海本地水 (南海水 )几乎控制了整个调查海区 ,而黑潮水仅出现在台湾岛的西南海域 ;海水强烈混合发生在吕宋海峡附近 ;在中南半岛以东和吕宋岛以西海域 ,表层水明显下沉 ;在南海东南部可能有来自苏禄海的海水 ,其温、盐度特征类似于吕宋海峡中的黑潮水  相似文献   
203.
Incremental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Method (IDQM) as a rapid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NLSW) waves is employed. To the best of authors’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endeavor to exploit DQM in coastal hydraulics. The one-dimensional NLSW equations and related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discretized in space and temporal directions by DQM rules and the resulting system of equations are used to compute the state variables in the entire computational domain. It was found that the splitting of total simulation time into a number of smaller time increm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urthermor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wo main advantages for IDQM compared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methods, namely; unconditional stability and minimal computational effort. Indeed, using IDQM, one can use a few grid points (in spatial or time direction) without imposing any stability condition on the time step to obtain an accurate convergent solution.  相似文献   
204.
REEdistributioninwater-sedimentinterfacesystematdeepoceanfloor¥ZhangLijie;LiuJihuaandYaoDe(ReceivedFebruary1,1994;acceptedMay...  相似文献   
205.
两项新技术及其在海水苗种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两项新技术,用泡沫净化空气、海水和生物效应灯,及其在海水苗种生产中的应用。文中分别讨论了它们的原理、设计安装及使用效果。希望这两项新技术能够得到推广,以提高出苗率,增加海水苗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6.
本文系根据1992年8月和1993年2月(夏、冬两季)对南麂列岛潮间带的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对水质、底质、生物样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调查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底质除个别断面外,均处于良好状态。生物体重金属残留量全部低于全国海岸带调查时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207.
杜渺 《海岸工程》2000,19(3):39-45
介绍了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及所属玉环县、温州市及所属乐清市、瓯海区等地面实施海洋“蓝色工程”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文中借鉴浙东南沿海大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东部沿海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北沿海的实际,提出了做出滩涂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8.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阴阳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法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Metrosep A Supp4-250型阴离子柱和Metrosep C 2-150型阳离子柱,以1.8 mmol/L Na2CO3 1.7 mmol/L NaHCO3和4 mmol/L酒石酸 0.75 mmol/L吡啶二羧酸为阴阳离子淋洗液,用离子色谱仪来测定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阴离子Cl-、Br-和SO42-浓度和阳离子Na 、NH4 、K 、Ca2 、Mg2 的浓度。特别是针对高Cl-和高Na 背景下Br-和NH4 的测定做了专门分析,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建立了一套离子色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常见的阴阳离子含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9.
根据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间日照港和邻近锚地水域及其船舶压舱水中的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群集结构和压舱水对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照港的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温带沿岸性物种组成,以硅藻为主,还有少量的甲藻。对比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发现: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和本地群集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有害物种在压舱水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10.
Long-term variability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of the eastern Japan Basin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variability of water mass formation in the East Sea. The simultaneous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at shallower depths and oxygen increasing at deeper depths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took place in the late 1960’s and the mid-1980’s. Records of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air temperatu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old winters that persisted for several years during those periods. Therefore, it was assumed that a large amount of newly-formed water was supplied to the intermediate layer during those cold winters. Clos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Upper Portion of Proper Water occurred in the late 1960’s and the Central Water in the mid-198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