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92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1893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27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唐克丽 《第四纪研究》2000,20(6):504-513
本本文以黄土高原为例, 讨论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开发西部切入点的科学和实际意 义。从黄土高原毁林毁草耕垦和人为加速侵蚀的发展, 剖析了退耕还林还草作为生态环境建 设切入点的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 又进一步剖析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切入点及其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92.
王国司  赵黔荣  邬炳剑  孔德秋 《贵州地质》2000,17(3):166-169,175
本文主要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岩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储气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煤层气勘探选区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CENOZOIC LARGE-SCALE STRIKE-SLIP FAULT IN WEST YUNNAN, CHINA1 ZhongDalaiTapponnierP ,WuHaiwei,etal.Large scalesstrikeslipfault:themajorstructureofintracontinentaldeformationaftercollision[J] .ChineseScienceBulletin ,1990 ,35:77~ 97. 2 TapponnierP ,LacassinR ,LeloupPH ,etal.TheAilaoShan/RedRivermetamorphicbelt:tertiaryleft lateralshearbetweenIndochinaandSouthChina[J] .Nature,1990 ,343:4 31~ 4 37. 3 LiKang ,ZhongDalai.Themicrostructurecharacteristicso…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地台沉积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勘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沉积岩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和蓟县系巨厚钙-镁碳酸盐岩内,金矿化受层间角砾岩带控制。相比之下,内蒙古中西部沉积岩型金矿床主要产出在上元古界青白不钙质粉砂岩和板岩内,矿父母产状受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尽管上述金矿床的成矿环境、赋矿围岩和成矿时代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它们均以埋藏浅、规模大、物质组分简单和易选冶为特点。为突出这两类金矿床的区域性特征,前者命为“长城式”,后者则确定为“阿拉  相似文献   
995.
扬子板块西缘黄草山和下索子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扬子板块西缘泸定—石棉地区黄草山花岗岩体和康定地区下索子花岗岩体中自形锆石,采用205Pb-235U混合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黄草山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786±36Ma,下索子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805±15Ma,表明它们都是晋宁期岩浆活动产物。  相似文献   
996.
21世纪西北太平洋台风变化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年多个气候模式考虑不同的人类排放情景作了总结,并对21世纪西北太平洋台风变化作了预估。研究表明,集成多个气候模式考虑人类排放情景,预估到21世纪后期,西北太平洋年总编号台风数可能减少,但强台风数及其降水和风速可能增强。需要强调的是,台风的长期预估是极其困难的,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待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主要有如下特征:1)生成时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强度强,登陆中国数偏多。2)登陆热带气旋有其各自特点。例如 “碧利斯”影响范围大、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桑美”风速大,登陆后迅速减弱。作者针对上述2个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1)2006年6月27日~8月31日,来自印度洋的热带西风增强并东推延伸及115~140°E的越赤道气流的加强都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并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季节内振荡(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湿位相、高低层纬向风切变弱和菲律宾以东地区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ngence Zone,简称ITCZ)对流活跃等背景条件配合下,使热带气旋在这一阶段频发。2)2006年夏季水汽含量与供给对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显著。“碧利斯”和“桑美”的水汽来源不同是造成这两个登陆热带气旋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当前断层相关褶皱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从二维向三维的转换。文中基于Arcgis、Discovery以及Gocad等三维软件平台,对川西盐井沟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解析,得出盐井沟背斜是一个典型的三剪断层传播褶皱,并建立了它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到单纯符合几何约束的构造解释普遍存在着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结合几何学的三维建模和动力学的有限应变分析研究断层相关褶皱。在川西盐井沟地区18个采样点钻取了184块定向岩心样品,通过磁组构的分析结果发现,盐井沟地区的磁组构基本上都是弱应变的初始变形组构,褶皱前翼应变强度比后翼略强。断层传播褶皱三剪带是有限应变最为集中的区域,在模型预测的三剪带内,磁组构反映的有限应变也较为强烈。磁组构所指示的构造应力场大致为NW-SE向挤压缩短,与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的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两个手段并用,三股合力有机配合。同时指出在新的体制背景、市场态势和对外开放环境下,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而观念更新,树立新的发展观、新的资源观、新的优势观、新的规划观是其先导。  相似文献   
1000.
 On Hatteras Island, North Carolina, USA, complex stratigraphy results from surficial sediments being superimposed on an inherited Pleistocene platform.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ed to simulate water-table profiles on the island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 that the complex stratigraphy has on water-table elevations. Field data consist of water-table profiles collected from a cross-island transect of wells. These profiles show unusually high water-table elevations in the south-central portion of Hatteras Island. Geophysical data a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subsurface stratigraphy. Simple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groundwater flow equation using laterally varying recharge rates cannot match mean water-table profiles. More complex numerical simulations, which do match the profiles, indicate that the elevated water levels result from a low-permeability unit that extends several kilometer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island. Island geomorphology and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data suggest that this unit is a former interdunal wetland that has been buried by a series of parabolic dunes. Received, September 1999 / Revised, March 2000 / Accepted, March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