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多个火山岩地区找水的勘探实例表明,地表观测到的自然电位异常(简称SP)与地下非饱和区厚度相关。本文认为这种自然电位异常是由于雨水垂直向下流经非饱和区(渗流区)到达地下不透水界面引起,并提出产生自然电位异常的地下极化模型,进而根据静电场理论建立了水文地质模型与自电异常之间的理论关系。这一理论能够实现把一种波数域反演技术引进自然电位异常的反演,以便计算地下水的位置和深度。模型算例和勘探实例表明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勘探火山岩地区地下水。  相似文献   
482.
太湖沉积物理化性质及营养盐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不同季节,采集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沉积物柱状样,研究沉积物Eh、pH、总氮、总磷以及有机质四季垂向剖面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层下(0-3 cm),Eh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迅速下降,很快进入还原状态.沉积物剖面上pH变化幅度不大,在6.4-7.8之间,冬季沉积物pH均有所降低.太湖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总氮和总磷最高浓度分别为2.68和0.864 mg/g,其剖面分布特征表明,沉积物表层总氮和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其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四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在10 cm以上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比较不同采样点发现,位于梅梁湾生态系统试验区内的S1位点沉积物氮磷内源负荷最大.  相似文献   
483.
本文对利用自然电位法探测岩溶地下河做了探索性研究.选择桂林市寨底地下河发育良好的区域,通过阵列式连续时间观测方式获得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自然电位数据.提出自然电位数据阻尼最小二乘多参数逐步解析反演方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反演,以此提取数据中极化源的信息,包括极化源位置、极化角度和极化强度等.在所有时间道的数据反演结果中,将观测范围内极化源的空间位置等参数绘制成相应图件,与观测区地下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自然电位数据中隐含的极化源信息;极化源位置可作为判断含水构造空间位置的依据,极化角度和极化强度可用来区别含水构造类型;多参数综合解释可有效定位地下河的平面位置.  相似文献   
484.
傅良魁  戴仁寿 《现代地质》1992,6(3):354-363
本文讨论了利用非接触极化曲线法进行物探异常源评价的可行性。阐明和比较了接触极化曲线法和非接触极化曲线法的异同,并给出了黄铜、石墨及天然硫化矿石标本分别在自来水中和在0.01M的CuSO4溶掖中实验测得的(视)阴极、阳极反应电位。(视)阴极、阳极极化曲线的差异以及某些反应段的极限电流密度。在利用反应电位,极差优势进行极化标本的识别和用极限电流密度推算反应物浓度以及利用视反应电位反演求取真反应电位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85.
针对目前国内许多卫生医疗部门或单位对医疗设备接地不够重视的事实,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与施工为实例,参照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阐述了医疗设备共用接地系统设计的思路,并着重从基础部分、医疗设备机房部分、局部等电位连接等3个方面,介绍了医疗设备共用接地系统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86.
采用正交布设的电极装置监测广州3条地铁运行产生的杂散电流,并对其来源开展分析。结果显示,距离1 km地铁启动或制动产生的剩余电位大于100 mV,其背景值小于3 mV;自然电位时序的主要周期为119.2 s,其余显著峰值为51.16 s、178.9 s和358.5 s;其功率谱的主要能量分布在200 s以下,与无地铁运行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地铁信号的脉冲细节进行模板匹配,得到与地铁运行频率接近的脉冲数量,对这些脉冲进行定位能够分辨出电流信号的来源方位。结合本文数据和其他在运行地电场和地磁场受地铁干扰的数据,可开发滤波技术以去除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中的地铁杂散电流信号。  相似文献   
487.
在实验室光照黑暗交替培养下,用半胱氨酸下调黑暗起始时的氧化还原电位(ORP),研究低电位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 469)生长的影响,并探索低电位胁迫消除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恢复潜力.结果表明,在-50~-100 mV范围内水体ORP越低,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低ORP可抑制铜绿微囊藻对磷的吸收,且这种抑制程度与电位变化无关.-50~-75 mV的电位对铜绿微囊藻SOD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90~-100 mV电位明显抑制SOD酶活.当低ORP胁迫消除后,铜绿微囊藻能够恢复至最初的生长状态,同时伴随含磷量的提高和SOD酶活的恢复,-50~-75 mV电位胁迫对藻消除胁迫后的生长更有促进作用.因此,低ORP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该影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88.
为查明径向井分支在煤层中的施工轨迹是否与设计轨迹一致,保障煤储层的增透改造效果。采用地面小型试验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手段,先对煤储层径向井井眼轨迹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基于电位法监测技术分析该方法用于煤层气径向井轨迹监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电位法的煤储层径向井井眼轨迹监测方法与工艺,并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中径向井井眼轨迹主要受原始裂隙、地应力、结构薄弱面等因素共同控制,导致煤层气径向井在喷射施工过程中井眼方位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角度在15°~30°间,径向井分支长度也均小于设计的喷射长度。电位法煤层气径向井轨迹监测方法可以清晰地监测到方位、长度等径向井轨迹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煤储层径向井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489.
西江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淡水混合特征和二氧化碳分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珠江三角洲西江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淡水混合特征与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的关系,2006年12月18日沿磨刀门水道实测了36个样点表层水体的理化参数。采用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分析了表层水体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值介于147~364 Pa,平均值为201 Pa,随航距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减小趋势,其复杂突变发生在航距24~38 km(即盐度3~6)内。分析认为,咸淡水混合及其潮汐冲刷作用影响了理化参数的时空变化,控制着河流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