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地电磁一维连续介质反演的曲线对比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把视电阻率随周期变化的曲线转化为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并以此作为初始反演的地电模型.通过初始地电模型得到的视电阻率曲线与真实模型的视电阻率曲线的对比,对初始地电模型的电阻率值进行校正.校正后的反演模型的视电阻率曲线与真实模型的视电阻曲线的拟合程度有所提高.然后如此反复进行多次校正,获得与真实模型更为接近的反演模型,反演的拟合误差一般小于l%.模型试验和实际例子表明,该方法的拟合程度优于Bostick法.  相似文献   
42.
冻土蠕变过程中结构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CT为非破坏的持续检测和定量描述不同实验条件下试样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这一手段观测分析了冻土蠕变过程结构的变化情况,认为冻土蠕变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微裂隙、颗粒集合体的破坏以及其它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过程的形态特征,同时还给出了CT值与物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3.
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秀兰  石广玉 《高原气象》2001,20(3):271-274
采用石广玉[1] 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ARF)进行了计算。参考文献 [1]的瞬时辐射强迫 (IRF)计算的简化公式的形式 ,将ARF的计算结果表示成简单的经验公式。与使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计算得出的ARF结果的比较表明 ,简化计算公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4.
顾瑾平  钱家栋  王琤琤 《地震》2001,21(2):46-52
通过对测震学各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调研,为进一步提取前兆信息,选择了7项测震学指标:频次、地震蠕变、6值、缺震、η值、GL值和调制比,进行综合概率分析。7项指标对关注地区的全时空扫描并考虑了空间单元异常与中强震地点对应的模糊关系,得到指标在各空间单元异常后发生中强震的条件概率。根据历史上每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求计算综合概率时的指标权重,按贝叶斯定律得到相应不同指标在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空间单元时中强震发生的加权综合概率。计算结果(1970年以来)表明,对华北地区和川滇地区这一综合概率方法预测效能的R值评估超过0.5。  相似文献   
45.
镍锗尖晶石位错域的高温蠕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合成的多晶材料研究了镍锗尖晶石在位错域的高温蠕变性质.多晶材料的颗粒尺寸约8μm.单轴压缩试件为圆柱状,使用气体介质围压筒.常压蠕变试验过程中,围压为300MPa,温度为1373-1523K,应力在55-330MPa范围内.从实验结果得出了镍锗尖晶石在位错域的流动律,应力指数n=29±01,表明流动的微观机制为位错蠕变.与其他尖晶石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力学同构群,虽然在正尖晶石和反尖晶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位错蠕变域,尖晶石与橄榄石归一化的强度类似.由于尖晶石的剪切模量比橄榄石高50%,其实际强度也比橄榄石高.将橄榄石和尖晶石的蠕变数据外推到地球内部条件时,由于其高应力指数,橄榄石则有可能比尖晶石的强度高.  相似文献   
46.
粘土蠕变—应力松弛耦合效应的数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世 《岩土力学》2001,22(3):294-297
土体的流变行为通常不是由单一的蠕变过程或应力松弛过程所决定的,这里,应用Mesri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函数描述了粘土的蠕变-应力松驰耦合效应,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土样的蠕变-应力松弛耦合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对一些影响耦合效应的相关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利用车贝雪夫多项式进行资料缺测插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一维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进行历史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各种缺测情况下资料的插补试验,在迭代计算过程中,还对理想初值的两种临界迭代次数选取方案和迭代终值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迭代终值计算精度较高,旱涝年则理想初值拟合结果更好一些;一年缺测插补精度高于连续多年缺测;双向插补计算结果优于单独使用顺序或逆序插补结果。  相似文献   
48.
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断层运动短周期事件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鲜水河断裂带上连续动态地壳形变台阵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大陆板内断层现今运动的短周期现象,包括蠕变阶,蠕变坡和脉动等,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发现其空间分布与断的层分段有关;其时间分布与强地震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9.
赵阿兴 《地震地质》1992,14(1):89-95
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围压条件下济南辉长岩的蠕变破坏实验结果和声发射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以岩石蠕变破坏应变做为岩石蠕变破坏判据。建立了岩石蠕变破坏应变的经验关系式。依据实验结果得到相应的济南辉长岩蠕变破坏应变参数,进一步探讨了预报岩石蠕变破坏和地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