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三大城市化区域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城市化区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空间与结构类型。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异和分割理论.本研究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了研究区域内劳动力市场分异分割存在的大量证据。劳动力市场以性别、户口性质、企业所有制等为分异轴线的特征十分明显。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市场关系来塑造。同时也受制于各种制度性因素的作用。人力资本因素如教育等虽然是中国劳动市场分异的重要因素,但户口等制度性要素仍然严重地塑造着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相似文献   
102.
文摘微机检索系统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崔秋文 《地震学刊》2002,22(2):67-70
分析了加和WTO后,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5种构想:(1)调和和优化地震科技期刊;(2)提高科技化文质量;(3)办好英文科技期刊;(4)编委、作者队伍国际化;(5)加快期刊上网,更多的地震期刊进入国际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拟通过和田玉玉器在史前三大玉板块、文明时代各个王朝玉文化所处的帝王玉的中流砥柱般的强力地位及其诸多侧面,论述其玉、玉文化独有的德、符优势及其光辉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05.
系统介绍了全球六大检索统之一的美国ISI检索系统对各类期刊的录用标准,即数量和质量标准:引用率、期刊水平和专家评价。  相似文献   
106.
107.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 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 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集、可行性分析和总结, 提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 ~ 160 Ma, 140 Ma左右和130 ~ 110 Ma 3个时期. 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 认为3大成矿期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世界地震工程》2004,20(4):152
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IEM)主办、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协办的学术性英文期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已入选EI ( Engineering Index)核心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09.
本刊所登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或全文同时被有关文摘刊物、检索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有关网上期刊转载、传播,作者将稿件交本刊登载的同时也将数字化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制品形式(包括光盘、互联网出版物)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授予本刊编辑部,作者著作权使用费随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凡有不同意者,可另投他刊。  相似文献   
110.
龙思胜  赵珠 《地震学报》2000,22(5):457-464
以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三大断裂交汇地区ML=2.2~3.7的22次天然地震为资料,以P波初动法求出震源机制解,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该地区震源应力场和地震破裂的一些特征.该区在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近水平的区域应力场强烈挤压作用下,受复杂的地质结构影响,其震源应力场也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雅江、北三角和成都地块西部3个分区,地震破裂以正断层、走滑型为主,表明垂向作用力在震源应力场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宝兴天全地区的地震以逆断层、走滑型为主,其主压应力轴水平分量与浅层物质运移的南西方向一致.笔者认为,多种形式的地震破裂组合,是大面积地壳浅层物质持续运移得以实现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