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三峡库区凉水井滑坡地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诗荣  卢树盛  管宏飞  宋桂林 《岩土力学》2013,34(12):3534-3542
针对凉水井滑坡两个不同的地质模型(地质模型一及地质模型二)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地质模型二较为合理,即凉水井滑坡是顺层岩质古崩滑堆积体,目前还未形成统一连续的滑带,滑坡按不同的堆积形成秩序及稳定性相关关系分为主滑坡和后部牵引区。并对滑坡的影响因素及变形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启动滑坡变形裂缝的根本原因是水库初期蓄水时库水对滑坡阻滑段的浮托、阻滑段滑带的软化和滑坡前缘表部松散坡体的侵蚀塌岸;而在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是降雨特别是暴雨和久雨。滑坡稳定性分析表明,滑坡自2009年5月以来一直处于缓慢的应力调整和应力释放过程中,滑坡变形总体处于蠕变状态。此外,还对滑坡的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在未来特大暴雨久雨条件和库岸再造的共同作用下,滑坡表部岩土体将首先发生滑塌(模式一),也有发生滑坡整体深层滑动破坏的可能(模式二)。  相似文献   
192.
利用遥感技术并结合三峡库区巴东段的地层数据,分析研究区地表覆被的时空变化与地层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巴东地区地质环境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3.
三峡库区泥灰质岩石溶蚀作用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泥灰质岩石的岩溶,特别是溶蚀作用研究是岩溶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又是揭示泥灰质风化岩及残坡积类膨胀 土工程特性和成因的关键。通过对三峡库区三叠系巴东组(T2b)不同溶蚀程度泥灰质岩石样品的扫描电镜图象分析,发现泥 灰质岩石的溶蚀作用导致岩石微观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可因溶孔形成使岩石力学强度降低,或大量溶孔或残积土变形引起地 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4.
三峡库区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历史上大型滑坡广泛发育。近年库区滑坡灾害有逐年增加趋势。这些滑坡形成的堆积体成因复杂,不能单纯从传统的外动力或内动力作用来解释,给库区灾害的防治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三峡库区大型古滑坡主要沿长江干流和支流的深切河谷两岸分布,与河流发育演化史密切相关。15万年以来,长江三峡地区经历了新构造期以来抬升速率最快的一次构造幕,山原期夷平面上升了100m,河流强烈下切,形成高陡岸坡,卸荷效应显著;同时,该时期三峡地区的气候受到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影响,在间冰期可能存在相似的暖湿古气候环境,降水极为丰富。三峡库区的大型古滑坡在新构造快速抬升时期广泛发育,并且与暖湿多雨期相对应,表明库区滑坡的发育演化是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5.
应用GPS对向家沟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巫山县向家沟滑坡监测系统现阶段GPS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向家沟滑坡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该滑坡目前已经出现细微的形变,从微小的形变量和曲线发展的不显著特征以及结合宏观巡视来看,判定该滑坡变形处于蠕滑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196.
197.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磁性变化规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动态跟踪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性在水位上涨后所受影响,选择重庆市忠县石宝寨镇长江左岸一带作为研究区,以消落带外同类型土壤作对照,从分析不同水位土壤的磁学性质入手,探究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土壤性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库区蓄水后,不仅导致了消落带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还使土壤磁性空间分布在不同水位这一维度上发生显著改变。消落带监测断面数据显示,土壤磁性由蓄水前垂直方向上较稳定的分布,变为目前整体上随淹没水深增加而增高的特征;169~175 m高程附近,土壤磁性接近当地同类土壤背景值,而低于此高度尤其是低于157 m后,磁化率值迅速增高。磁性的变化是库区蓄水后土壤磁性矿物组成发生改变造成的,由热磁曲线可知,次生磁铁矿的加入是首要原因。扫描电镜下观测出的浑圆状磁铁矿的最可能来源是上游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磁性外来污染物,其随江水输运至此并沉积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研究结果为间接监测污染物的迁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8.
(2012年5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今天我们在重庆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这个会议很重要。先前我们还专门到三峡库区就《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和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与重庆市、湖北省共同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99.
"阶跃式"滑坡在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作用下呈现突变与稳定交替、不平衡的演化形态,根据此特点提出了边坡突变与稳定分类的平衡集成树模型,建立高维地质环境影响因子与致变之间的关联,并应用于三峡库区26个具有"阶跃"特征的滑坡。考虑到直接使用分类器难以捕捉有效信息,模型利用了合成边界少数类过采样原理适当提升突变样本比率,再分别组合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进行优化和训练,并对测试集和预测集进行评估校核。同数据平衡前后的不同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平衡集成树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突变预测的整体精度,并量化得出了所有地质环境因子的特征重要性指标,最终应用于样本外的王爷庙滑坡结果表明,模型取得了较高的预报水平。该方法能够实现突变的有效预测,并发现核心影响因子及其数据分布特征,为研究"阶跃式"滑坡机理和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0.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及其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水库堤岸的长度、水库容载力、三峡移民数量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议论的焦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两岸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其中有些大型灾害体目前仍处于活动状态,这将给三峡工程的安全与库岸稳定性以及库区生态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采用3S和多时相TM、SPOT、ERS—SAR和RADARSAT等图像集成新技术来快速有效地监测、研究和评估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