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三峡库区首段发育有大量岩质滑坡,其中很多灾害点极具隐蔽性且目前并未被查明。文中以三峡库区首段泄滩河左岸为研究区,以区内唯一破坏的卡门子湾顺层岩质滑坡为例,在分析其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该地区顺层岩质滑坡的破坏模式,并以此确定了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及距道路距离共9个评价指标因子及疑似滑坡隐患点,将这些灾害隐患点作为滑坡样本,运用ALSA模型开展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区,最后采用ROC曲线及现场复查等方法验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顺层岩质滑坡的极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大致呈面状分布,主要集中在岩性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夹砂岩和西北坡向的近库岸地区。现场验证发现易发分区结果与滑坡破坏模式分布规律较吻合,表明基于滑坡破坏模式选择滑坡样本得到的滑坡易发性结果在整体上也能反映研究区滑坡概率空间分布规律,在缺乏准确滑坡样本时可作为一种替补方案。上述研究结果为基于滑坡破坏模式选取滑坡样本开展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三峡库区凉水井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构建了滑带强度弱化模型,提出了渗流驱动的滑坡启滑判据,应用Geo-studio有限元程序分析了库水不同升降速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库水升降作用下岸坡渗流场演变规律和渗流驱动下的启滑机制。研究表明:(1)渗透压力与渗透时间的变化是滑带土强度弱化的关键因素,弱化到临界强度时,在渗流驱动下发生压剪破坏而启滑,由局部向整体以渐进模式破坏失稳;(2)库水升降过程中,坡体内孔隙水压力滞后性较明显,水位升降速率会影响坡体地下水响应时程,升降速率越大,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渗流驱动力越大,滑坡稳定性变化越快,越趋近于渐进破坏;(3)库水位从175 m降到145 m,凉水井滑坡滑面法向应力最大降低了38.19%,剪应力最大降低了22.20%,有效法向应力最大落差为168.64 kPa,抗剪强度最大落差为63.45 kPa。以上分析结论与规律可为涉水滑坡启滑机制分析、库岸山体滑坡失稳研究及应急防治工程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三峡库区曾家棚滑坡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月,三峡库区大溪河曾家棚发生滑坡,该滑坡在库水位变动和暴雨共同作用下发生,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形成模式在三峡库区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对比曾家棚滑坡以往勘查测绘资料和本次滑动变形实测及调查结果,对该滑坡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发展变化演化过程,预测了其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可为库区相似岸坡稳定性分析及监测预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减灾战略关键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已成为目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战场。论文主要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防、减灾战略实施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先概要介绍了库区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量大面广、日趋严重的现状;然后从库区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愈演愈烈的状况、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不足、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有限等方面对目前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后重点从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形成历程与实施、地质灾害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多体系管理体制的理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与成果转化及库区地质灾害全面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治理地质灾害采用的整治与利用相结合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实施库区地质灾害防、减灾战略的一些关键问题。结论认为,呈日趋严重之势的库区地质灾害,难以在水库最终建成蓄水之前实施全面治理,防、减灾战略的关键是要尽快实施库区地质灾害总体防治规划,并且在总体防治规划的指导下,在科学的地质灾害管理制度及顺畅的管理体制下,开展库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全面实施监测预警。同时实施重点整治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的治灾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5.
郭映忠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564-568
谷德振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是他"重视实践"、"地质力学"、"岩体力学"、"岩体稳定性研究"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放在首位的学术思想"[1].这一思想归结起来就是重视工程前期的工程地质考察和勘查工作;到设计当中去;到施工当中去.本文首先阐述了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具体体现;然后,以我国解放后第一座跨越1200m江面的八墩九孔钢结构双用桥岩基勘查和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工程范例具体、生动地体现他"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最后,指出长江三峡工程是谷先生生前最为关注并浇灌辛勤汗水的水电工程,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已在长江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即将在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地质勘查、设计和施工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本刊讯(记者陈国栋谢必如特约记者白文起)5月19日,国土资源部在重庆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强调,要  相似文献   
57.
三峡区域气温变化长期以来受到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受三峡复杂地形的影响,仅仅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区域气温变化的空间格局,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提供空间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来辅助气温变化分析。以广义加性模型GAM (General Additive Model)为插值算法,以高程和夜间地表温度(LSTnight)遥感产品为辅助变量,估算三峡库区1979年—2014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月气温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高程和森林覆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插值算法中引入遥感产品LSTnight作为辅助变量可以明显改善气温估算精度,冬春季的改善幅度高于夏秋季;(2)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后明显上升,但在2003年库区蓄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几乎所有月(除12月以外)的气温都呈现上升趋势,增温趋势最显著是3月和9月,3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东部山区的贡献,而9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西部平原的贡献;(3)多数月份(除7月、8月、9月以外)的低温上升速度超过高温上升速度,导致区域气温的动态变化范围缩小;(4)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与高程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升温越快,但在同一海拔高度处,森林覆盖率越高,年均气温上升速度越慢,暗示森林具有抑制增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基于RS与GIS的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由于水库水位的抬高,库区沿岸众多的文物古迹将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没,为了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的发掘技术与改进文物管理工作的手段,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TGRRPIS)的系统目标的基础上,探索了RS与GIS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实用性,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三峡库区新城区迁建多采用就地后靠方式,工程扰动叠加强降雨往往诱发滑坡失稳。基于重庆巫山江东小区金鸡岭滑坡,对其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工程扰动不仅是传统认为的后缘加载、前缘削脚作用,更重要的是坡体表层土方堆填阻断了滑坡体地表水泄流通道,使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强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地下水位明显升高,导致金鸡岭滑坡2018年8月1日前后发生较大变形。采取降水井抽排地下水等应急处置后,滑坡变形明显趋缓,可见工程扰动导致的地下水升高是该滑坡诱发的关键因素。数值模拟表明,工程扰动后稳定系数明显降低,对应堆填区渗流场变化明显,渗流加剧,孔隙水压力、水力梯度、总水头上升,结合达西定律与有效应力原理可知渗透力增加,抗剪强度削弱,诱发滑坡变形。  相似文献   
60.
三峡库区侏罗系顺向岸坡堆积体滑坡众多,其滑动模式存在一定差异。首先统计分析了192个三峡库区侏罗系层位发育的堆积体滑坡滑体及碎石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对堆积体厚度变化引起的滑坡变形机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堆积体厚度范围在15m及以下滑坡会沿着岩土界线面滑动、15~35m时滑坡会沿着层内剪切面滑动;厚度范围在35m以上时,堆积体滑坡内部可能存在着多层滑带,即滑坡可能沿着层内剪切面滑动或者沿着岩土界线面滑动。堆积体厚度范围在15m及以下时滑坡的治理措施可采用布置抗滑桩;厚度范围15~35m时可采用排水+布置抗滑桩的滑坡治理措施;厚度范围在35m以上时,可采用滑坡前期监测预报+后期根据滑坡发育情况相结合的滑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