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15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对塔里木盆地钻遇寒武系白云岩的塔深1等井的岩芯观察发现埋深超过8000m的深层寒武系白云岩中仍发育有丰富的几毫米至几厘米大小的地表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塔深1井测井曲线的突变反映出了多个寒武系沉积间断(暴露)面的存在;但塔深1井附近寒武系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没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测井和地震特征表明了寒武系白云岩岩溶作用发生在同生或准同生期,是由于相对海平面下降造成的暴露作用,而没有发生强烈的构造抬升。塔深1等井寒武系白云岩溶蚀孔洞中常见有白云石、石英等矿物的充填。充填白云石具有弯曲晶面和波状消光的特征。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区间110~130℃,没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与基质白云岩相比,充填白云石具有相对较低的Na、K和Sr的含量以及相对较高的Fe、Mn和Ba含量。在同位素组成上,充填白云石具有相对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n(87Sr)/n(86Sr)比值;其氧同位素δ18OPDB的变化范围为-11.62‰~-5.13‰,平均为-8.00‰,锶同位素n(87Sr)/n(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9361~0.709978,平均为0.709590。上述特征表明了白云石等的充填作用与深部热液活动有关。受深部热液作用强度的限制,寒武系白云岩中已有的岩溶型孔隙并没有被完全充填破坏,仍有较多的储集空间得以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42.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简称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主要有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通过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比值、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认为该地区有4种成因的白云岩,即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回流渗透白云岩以及深埋藏白云岩。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其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为泥-粉晶白云岩,分布在塔东盆地中,是附近的碳酸盐岩台地上蒸发浓缩形成的咸化海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海底回流到深水盆地中并使刚沉积不久的灰泥发生白云化而形成的。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亦为泥-粉晶白云岩,形成于台地潮坪环境。回流渗透白云岩为细晶白云岩,发育于潮坪准同生白云岩和蒸发岩之下。深埋藏白云岩为中-粗晶白云岩,是石灰岩在地下深处由循环流动的富含Mg2+、Ca2+的地层水白云化形成的,Mg2+、Ca2+主要来自于已经存在的白云岩的溶蚀,而非来自页岩压实排替出来的地层水。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分析目前寒武系已有的δ13C数据,从中至少可筛选出4次具有跨板块对比潜力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由下至上标定为:(1)寒武系底界幅度介于4‰~10‰的负漂移,相当于"BACE";(2)纽芬兰统幸运阶之顶至第2阶底,幅度大于5‰的正漂移,相当于"ZHUCE";(3)第二统与第三统界线处δ13C最小值为-3‰~-5‰的负漂移,对比为"ROECE";(4)芙蓉统排碧阶底部幅度约4‰的正漂移——"SPICE".这4期碳同位素漂移与海洋环境重大变化及其引发的生物演化事件在时间上存在关联性,表现为:"BACE"与同期的大洋缺氧事件以及艾迪卡拉纪生物灭绝事件对应;"ZHUCE"与扬子地台第3小壳化石组合带对应;"ROECE"与同期三叶虫绝灭及海进事件对应;"SPICE"则与同期三叶虫绝灭及海退事件对应.另有一些源于区域剖面的漂移,其是否具有大区之间的对比意义,尚需对不同板块的同时代地层做更多的数据测试方可定论.  相似文献   
144.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寒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有关寒武系生物地层的材料大都来自露头区,而鲜见于钻井材料。依据塔里木盆地中石化的11口探井及中石油的库南1井,报道寒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发现小壳化石、微古植物等15个门类的微体化石(小壳类及牙形类58属73种,微古植物29属30种),其中软舌螺类Paragloborites,Circotheca,...  相似文献   
145.
渝东南都会铅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会铅锌矿是渝东南地区老厂坪铅锌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自明朝万历年间便有开采记录,许多地质工作者在该地区开展了多次铅锌矿找矿勘查工作,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前人从矿床地质特征、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认识:①矿床成矿受地层、岩性组合的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质碳酸盐岩中;②成矿元素主要可能来源于  相似文献   
146.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垣铅锌矿田位于湖南省花垣县城南西,属大型-超大型的MVT型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路块东南缘、江南古陆西侧的褶皱带上(刘文均等,1999)。矿床呈北北东向展布,自北而南分别为耐子堡、半坡、李梅、土地坪、渔塘等矿段。矿区地层自上而下为:①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组厚  相似文献   
147.
华南下寒武统一直引起地质学家们的关注。最近,于贵州织金戈仲伍及金沙岩孔2条剖面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发现数层粘土岩,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XRD)、X荧光光谱法(XRF)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所研究的粘土岩的矿物组合包括:伊利石、伊利石一蒙脱石混层矿物、蒙脱石、高岭石、石英、云母、角闪石、长石、锆石等。主量元素含量分析显示粘土岩ω(K20)介于4.05%~5.75%之间,平均值为4.76%,明显高于典型的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的斑脱岩。粘土岩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相对于地壳页岩,其亲石元素,Ih、Y、Nb、Zr、Hf、Ga、U等含量较高,亲铁元素Ni、co含量较低,火山活动产物中的标志元素As含量亦较高。球粒陨石标准化多元素蜘蛛图解显示所有粘土岩样品相对亏损Rb、Nb、Pb、Sr,相对富集Ba、U;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它们具有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且具负Eu异常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成因上属于由火山凝灰物质经水解、成岩及蚀变作用形成的钾质斑脱岩,代表了早寒武世时期于贵州地区发生的3期火山活动。通过Nb/Y—Zr/TiO2:图解判别,认为研究区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性质为中酸性岩浆;进一步通过(Y+Nb)-Rb构造判别图解投影,获得了钾质斑脱岩的源火山喷发于板内拉张环境的地球动力学信息。由于新发现的钾质斑脱岩与华南下寒武统Ni—Mo—PGE矿床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因此,我们认为钾质斑脱岩的发现为解释由火山作用贡献了成矿物质的矿床成因观点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48.
渝东武隆地区中上寒武统主要为一套海相浅水碳酸盐岩沉积,以各类型白云岩为主.依据成岩作用对孔缝的影响,可将成岩作用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对孔隙的形成有利.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充填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破坏原有的储层物性,使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储集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49.
甘肃中西部龙首山一带“韩母山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甘肃龙首山一带“韩母山群”的划分和时代归属,前人曾有不同的认识。依据沉积建造、古生物化石、变质变形等资料,对韩母山群进行解体。将该群下部变质变形较强的烧火筒沟组(钙质砾岩、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厘定为震旦系,上部变质变形较弱的草大坂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厘定为寒武系,并将后者与鄂尔多斯西缘下、中寒武统对比。  相似文献   
150.
中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有别于已经大量开采的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和赋存特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识别与评价页岩气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对常规天然气气藏的评价模式.泥页岩厚度、埋深、总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是其重要的判别指标.对比美国东部典型页岩气产出地区页岩气藏地质条件,湘鄂西的恩施一建始、桑植一石门地区为下寒武统、志留系页岩气勘探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