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50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14篇
地质学   1207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3 毫秒
991.
992.
辽西南部中生代花岗岩为活动大陆边缘陆内型钙碱性—富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花岗质岩浆具有深源性,可能为下地壳—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安山质岩浆与硅铝层地壳的重熔岩浆混合而形成的“混熔岩浆”。各期花岗岩体的形成温度为750—1010℃,氧逸度10~(-6)—10~(-8)Pa,水逸度660×10~5—1513×10~5Pa,水分压1120×10~5—2200×10~5Pa。岩体定位深度为3.7—7.3km。  相似文献   
993.
辽西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在空间上表现为北东向的带状分布,即北东向的火山—侵入岩带;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即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旋回;在成因(物源)的一致性上,为壳幔混源成因类型;在岩浆分异演化的方向性上,则沿酸度和碱度增高方向演化。侵入岩有由中性—中酸性—酸性—超酸性方向的演化;火山岩有由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方向的演化;而碱度表现为由钙碱性向偏钾质碱性方向演化,这种既有岛弧型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又具有克拉通型富钾质碱性成分特点的双重性质,反映了远离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而靠近大陆内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4.
试论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产富集区地幔热柱及其成矿制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产富集区为例,讨论了超越在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论述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成矿制约,并初步建立了壳幔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部分地球物理资料出发,初步探讨了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贺兰山—六盘山地震带)、中段(天水—武都、文县—川西北地震带)地壳和上地慢的结构特征。 根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得出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中段深部地震环境的主要特点: 地震带下部的上地幔顶面呈带状隆起:银川地堑地区上地幔顶面带状隆起的轴向呈北北东向;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呈北西向;天水—武都地区呈近南北向。 强烈地震的断层走向、震中迁移方向与软流圈顶面等深线轴向方向一致。 强烈地震往往发生在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在深部的交汇区,如天水、武都地区。 强烈地震与壳内高导层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局部隆起和拗陷有关。 进而尝试性的分析了深部环境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最后文章讨论了深部地震环境对中长期地震预报和地震成因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与界面结构层析成像——理论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需要  张先康 《地震学报》1998,20(5):473-480
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参数化方法,使得正问题和反问题可以用解析式表达.地壳和上地幔速度与界面结构分别由一组非常光滑的函数描述.在正问题和反问题中,使用了初值射线追踪方法,走时对模型网格节点参数的偏微商在射线追踪的同时进行了解析计算.由于速度和界面函数具有二阶连续偏微商,由射线路径的发散和聚焦在地表引起的影区可以避免.射线追踪之后,可以获得由矩阵和矢量组成的反问题.解决反问题使用了具有阻尼因子的奇异值分解法.一组由几条纵剖面组成的合成数据被用来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方法是健全的.与二维方法比较,在地壳模型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三维反演方法可以给出准确的速度结构和界面位置.   相似文献   
997.
浙江省上地幔的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尖晶石相和石榴石相二辉橄榄岩包体所建立的浙江省上地幔古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 ,与徐义刚等建立的中国东部地温线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温线较为接近 .由该地温线确定的该区壳幔边界为 34km ,软流圈与岩石圈边界大致在75km .上述结果与该区地球物理资料基本一致 .包体的流变特征研究表明 ,该区的包体至少经历了两期以上的变形事件 .前期可能与上地幔底辟有关 ,后期则可能与上地幔的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荷泽-林县-长治剖面西段和郑州-济南剖面南段深地震测深资料,通过一、二维计算与解释,获得了汤阴地堑及邻区的二维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该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在纵、横向上均具明显的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局部存在低速块体,对应汤阴地堑为M面隆起,隆起高点M面埋深为31km,向东往浚县隆起区M面逐渐加深32km,向西往太行山前隆起M面为一陡变带,至长治附近M面埋深增至40km。根据华北地区历史地震与深部结  相似文献   
999.
武红岭  王仁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Z1):236-243
在岩石圈板块弯曲问题的研究中常常忽略地壳曲率,用平板代替球壳计算.本文从弹性扁球壳和薄板形变的基本方程入手,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解析解,推导出作简化处理所引起误差的表达式,着重分析了区域的几何尺度和地基模量对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弹性平板模型取代球壳模型计算板块弯曲形变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但如果采用具有适当地基模量的弹性基础板,不但更符合地学实际,且能有效地改善误差状况,获得与用肩球壳计算弯曲问题接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张国辉  孙敏 《地球化学》1998,27(2):153-159
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长英质粒岩,镁铁质麻粒岩和辉石岩捕虏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了下地壳及壳幔过渡带组成具有高度化学不均一性。不相容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的差异表明捕虏体成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