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1篇
  免费   2959篇
  国内免费   3317篇
测绘学   498篇
大气科学   1485篇
地球物理   2204篇
地质学   11762篇
海洋学   580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366篇
自然地理   2110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676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626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1056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908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414篇
  1998年   417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420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风力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栓科 《南极研究》1994,6(4):23-31
  相似文献   
992.
993.
下扬子地区地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4.
995.
斯匹次卑尔根岛是斯瓦尔巴特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具有较全的地质时代记录、反映多次构造运动的构造现象。本文从构造组合的观点,对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构造划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北西向三组方向,它们反映了本区自元古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场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甘肃地质》1985,(Z1):78-100
第一节 地球化学特征 中祁连山西段中—晚元古代地层厚逾万米。我们在进行专题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岩石全分析样56个,半定量光谱分析样1379个。现根据各地层剖面中岩石化学分析资料及微量元素分配情况,简要分析各地层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常量元素地化特征 沉积岩石的化学成分,能反映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搬运方式、沉积环境和变质程度。它不仅对探求元素富集规律有价值,而且对推断沉积年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古构造和岩浆活动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甘肃地质》1985,(Z1):101-110
中祁连山西段以前没有进行过古地磁的研究工作。我们此次开展专题研究,在十三条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上采集了618块古地磁标本(采样位置参见图0—1),选择切制了其中的194块,共得561块成形标本。其中,4厘米~3的为24块,2厘米~3的为537块。  相似文献   
998.
图版说明     
《甘肃地质》1985,(Z1):166-211
1.所有照片未加任何修饰。 2.叠层石和微古植物的产地可参看本报告《绪言》部分之图0—1,产出层位阚代号表示:Ch一长城系小别盖组,Chw一长城系乌达兰乌组.Jx伟一蓟县系南白水河组,Jxh一蓟县系花儿地组,Qnq一青白口系其它大坂组,Qnw一青白口系五个山组。Qnh~青白口系哈什哈尔组,Q,ly一青白口系窑洞沟组,Zs一震旦系石板墩组。Zb一震旦系扁麻沟组.Zc一震旦系查干布尔嘎斯组。 3.微古植物除标明放大倍数者外。其他皆为600倍。 4.叠层石标本现存甘肃省地矿局博物馆。 圈版 l 1.2, 临洮县五户乡中岭村长城系兴隆山群第四岩组(大理岩)与太古…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所处理的地震测深剖面资料,是一条途经陕、甘、宁、青四省,由7个炮点和12个记录分支组成的、全长约970km的地壳折射资料。 本文通过走时反演、射线追踪和合成地震图等分析解释手段,给出各分支的结构参数和全测线的横向变化。整个地壳大体分四层,其参数为 H1=3.32±1.01 km,V1=4.35±0.79 km; H2=11.79±2.77 km,V2=6.06±0.24 km; H3=11.58±4.32 km,V3=6.35±0.26 km; H4=17.64±7.25 km,V4=6.52±0.57 km. 地壳总厚度为45.60±11.01km.莫氏面自西向东逐渐变浅,在西段较为平缓,在中段和东段起伏较大,似乎显示出一个上端略宽、下端略窄的“U”形构造.这种构造有助于说明该区的大地构造特点和地震孕育的深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阐述在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中,用有限单元法,模拟计算京津唐地区二维地质构造的大地电磁响应。 文章前部分,论述了用有限单元法正演二维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原理及其数学公式推导。文章后部分,根据两条测线实测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结合其它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给出了两个二维剖面模型,并计算了两种极化的视电阻率曲线。两条实测剖面分别是横切唐山地震带的马兰峪—柏各庄剖面及横过北京地区北北东构造走向的文化营—王辛庄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