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GIS应用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GIS目前在国内各行业的应用现状,自身特点,及给国民经济各领域带来的变化,其前景是广阔和发展的,巳被公认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海南省气象部门网上办公系统的设计思路、运行环境及结构,介绍了其主要功能,重点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动态网页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与中国气象局办公系统的结合等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技术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5个新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奖项将支持高级研究并提供估算地震冲击的试验设备。这些奖项是NSF的George E.Brown,Jr.地震工程模拟网(NEES)的一部分。在2004年完成时,高速国际互联网将从远处用工具连接研究者,以检测并改进地  相似文献   
14.
IPv6的网络架构为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已列为CNGI(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met)具有行业特色的,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中的应用项引。以科学的发展观研究和发展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科技自主创新的实践;是推进地震监测和预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需要认真努力,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做出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八哥 《海洋世界》2015,(3):8-13
<正>著名作家张佳玮在《我作为一个笨蛋的梦想》里这样描述:"那是1994年,我小学四年级,在餐桌上问爸爸:爸,里斯本在哪里?安特卫普又在哪里?我爸爸,一个做国际航运的,呆了呆:你怎么知道这些地方的?——这个游戏,叫做《大航海时代1》。"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土地科学传播更加便捷、高效、充满乐趣;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泛在、精准、交互式的土地科普服务成为现实,互联网时代下土地科普已经迎来了重要机遇.通过建设土地科普信息化平台,推进土地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和国内外土地研究学术交流的融合,提高土地科学知识传播的系统性、精准性,降低学习门槛减少知识更新的时间和物质成本,努力实现公众土地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气象》2021,43(3)
基于IIS6.0,构建配置ASP、PHP应用环境,利用ASP与PHP动态网页技术共同设计与实现茂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保障系统的Web服务器平台。该系统功能包括获取茂名全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正点到报的提示信息、历史年月报表资料下载、综合观测业务工作制度查阅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巡检信息管理等。该系统以Web页面为交互界面,采用Access数据库、HTTP访问协议及AJAX等技术整合分析处理数据,在原有的业务系统上为装备保障人员提供一个更为直接、方便的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刊所登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或全文同时被有关文摘刊物、检索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有关网上期刊转载、传播,作者将稿件交本刊登载的同时也将数字化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制品形式(包括光盘、互联网出版物)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授予本刊编辑部,作者著作权使用费随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凡有不同意者,可另投他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各业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在这一背景下,气象服务产品引入"互联网+"思维,必将有助于其服务创新,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内涵及其对气象服务的影响,剖析浙江气象服务产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气象服务产品发展趋势,并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产品创新中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以提升浙江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0,(7):6-6
网速多快才算快?如果你对目前的速度已经满意,那么如果它再加快千百倍,感觉如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互联网,这种新技术通过消除光信号与电信号之间不断切换的过程而大幅提升网络传输速度,同时还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