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9篇
  免费   1768篇
  国内免费   1590篇
测绘学   568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2499篇
地质学   5120篇
海洋学   62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606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0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太平洋西北部海山的玄武岩,Fe—Mn结核和结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比分析采自太平洋西北部海山的玄武质岩石、Fe-Mn结核和结的物质成分原基础上,查明了基性岩类和空间上与其相关的Fe-Mn形成物相似的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在结核和当地玄武质基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的设想,它决定于来自玄武岩的一系列元素参与了结核和结壳的形成。这些元素是在玄武岩经受海底风化过程中进入底层水和沉积物,又从 介质进入水成Fe-Mn形成物。  相似文献   
52.
张立仁 《海洋与湖沼》1989,20(4):375-380
粘土矿物成分组合及其X射线衍射谱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洱海这一断陷湖泊的不同地貌部位和沉积相带上,存在不同的粘土矿物。滨岸水下扇三角洲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绿泥石;开阔的深水湖盆和弥苴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远比其它沉积部位要高。这一规律是洱海本身自然条件与粘土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共同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根据1997年10月-1998年7月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流江下游磷的时空变化及输运规律。结果表明:该流域磷具有丰水期含量较高、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低的分布特征:磷的含量分布主要受沿岸支流含磷化合物输入的影响。但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在地壳中除一般的地震外 ,还可能发生其他不那么快速的地震过程。例如 ,在火山附近常记录到相当持续的振动 ,被称之为火山的抖动。2 0 0 0年日本开始起动由安置在全国各地、深度为 2 0 0~ 3 0 0m钻孔中的由 60 0台数字地震仪组成的“Hi 网络”。按仪器的灵敏度及其分布的密度 ,它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类似的网络。“Hi 网络”记录到发生在南海俯冲区范围内地壳下层延续数分钟至数星期的振动。日本地震学家ObaraK成功地记录到离火山活动中心非常远的地壳振动。如果没有“Hi 网络”和在集中处理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 ,这些振动也许未被注意到…  相似文献   
55.
在实现深海钻探计划和随后的大洋钻探计划的漫长岁月里 ,钻探技术在不断地改进。由于研制出了新的不同的设备和工艺 ,我们成功地获得了连续的沉积建造剖面 ,使得能够极为详细和可靠地恢复沉积盖层的形成史、海洋环流的变化、气候的波动和生物的演化史。但是 ,至今尚未彻底克服在基岩中钻孔所遇到的困难。当在硬质岩石出露的洋底表面区域进行钻探时 ,困难特别大 ,例如在洋中脊的轴部。稳定钻孔 ,特别是重返该钻孔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当在若干航次中采用一般工艺进行钻探时 ,确实有顺利钻入基底足够深度的例子 (例如太平洋中的 50 4B孔和印度…  相似文献   
56.
日本“太古代公园”计划 ( The ArchaeanPark Project)是一个与洋中脊有关的研究项目 ,其全称是“太古代公园 :热液通道下的生物群与地学环境的相互关系”( Archaean Park:interaction between Sub-Vent Biosphere andGeo-environment) .该计划由日本科技厅设基金支持 ,共有 1 5个研究机构参加 ,计划 5年完成 ( 2 0 0 0— 2 0 0 4年 )。大洋中脊热液区下面那种高温而缺氧的环境与太古代生命起源时的情况相似 ,这项计划就是通过钻探和监测来探索发生在海底热液系统内的底部生物圈和地壳流体运动 ,因此而命名。本文主要介绍该计划 2 0 0 0…  相似文献   
57.
首次对浙北潮下带(0~-5m)水域生物学调查表明:共鉴定底栖生物222种,隶属103科170属;该区生物数量较高(生物量为80.88g/m2,栖息密度为655个/m2),以软体动物为主要类群;群落结构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水域盐度、温度、底质性质、海湾屏蔽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59.
1964年作者发表了“杭州湾潮混合的初步研究Ⅰ.上湾区”一文(毛汉礼、甘子钧等,1964)。根据表征入海径流冲淡作用的河口盐度沿程分布和变化特征,将杭州湾以海盐为界划分为上湾区和下湾区:海盐以上的上游段为上湾区,其潮混合为强混合型;海盐至湾口的下游段为下湾区。其后,又对杭州湾的盐度分布、水系和环流做了初步分析,并对潮汐、对流和风浪等作用所导致的涡动混合现象作了粗略的讨论,认为要合理地阐明下湾区的混合过程似应同时考虑侧向与垂向的混合效应(毛汉礼.沈鸿书等,1964)。本文根据1963年在杭州湾下湾区进行专题水文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杭州湾下湾区的潮混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表征该区潮混合扩散过程的某些特征量,如水平涡动扩散系数、水平涡动交换系数等作出量级估计,并给出涡动交换椭圆;估算了控制这一河口区域盐量平衡与动量平衡的各项物理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杭州湾下湾区潮混合过程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