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3篇
  免费   2353篇
  国内免费   2820篇
测绘学   345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457篇
地质学   11708篇
海洋学   49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98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3篇
  1927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凤台砾岩与四顶山组过渡接触关系的发现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雨旭  高林志 《地球科学》1998,23(1):9-12,T001
凤台砾岩的特征是砾石磨圆差,无分选,主要来自下伏四顶组叠层石灰岩,砂屑灰岩,砾石和胶结物均以碳酸盐岩为主,在寿到李冲乡的两个剖面上,凤台砾岩与下伏四顶山组叠层石灰岩具有指状交叉的过渡接触关系,具缓坡相特征的叠层石守生长于砾岩之上,研究表明,凤台砾岩是在四顶山组没积的同时,由于地震(或其他地质作用)使得四顶山线灰岩破碎形成高密度流堆积于碳酸盐台地的缓坡环境而成。  相似文献   
992.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相似文献   
993.
涂绍雄 《地球化学》1998,27(5):412-421
河南鲁山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分布着两类斜长角闪岩:一类为正常斜长角闪岩,主要产于晚太古代下太华群荡泽河组;另一类为富钠斜长角闪岩,产于古元古代上太华群雪花沟组,两类岩石外表特征和矿物成分相近似,但化学成分明显不同,正常斜长角闪岩具较低的Na2O(1.96%-2.86%),K2O(0.24%-0.64%),Ti,Y,Zr,Hf和∑REE含量,而富钠的斜长角闪岩以较高的Na2O(3.31%-5.50%)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中部下二叠统火山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中部下二叠统火山岩的研究多年来存在争议,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了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长英质麻粒岩、镁铁质麻粒岩和辉石岩捕虏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了下地壳及壳幔过渡带组成具有高度化学不均一性。不相容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的差异表明捕虏体成因复杂。MgO与不相容元素无或仅有很弱的相关性,与相容元素的相关性则相对较明显。这些特征反映了下地壳及壳幔过渡带存在较强和多元的混合作用。捕虏体的加权平均值比基于麻粒岩地体资料估算的下地壳平均组成偏基性,揭示了二者可能的成因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晋慧娟 《地质科学》1998,33(3):282-289
在概述了浙江西部上奥陶统于潜组的沉积学特征,并进而描述了发现的14个遗迹化石属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Spirodesmos为代表的遗迹组合进行了环境分析:(1)14个遗迹属中仅3个属为穿相型分子,其余占遗迹总属2/3以上的遗迹化石均为典型的深水型分子,它们都是Nereites遗迹相的主要成员,因此该遗迹组合可归属于深海Nereites遗迹相中;(2)大部分遗迹化石呈复杂规则弯曲的形态,这种形态的遗迹化石是深海环境的遗迹化石标志;(3)14个遗迹属均为觅食迹和牧食迹,它们的行为习性,尤其是牧食迹主要分布于深海环境;(4)多数遗迹属的水深分布均在200m以下。由此可认为Spirodesmos遗迹组合是半深海-深海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7.
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全长140 km ,由5 条雁列状排列的逆断裂组成。全新世时期,古牧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6.82±0.54~4.87±0.39 Ka B.P.之间;四工河口断裂切割Ⅱ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时间与古牧地断裂大体相同;泉泉子断裂切割Ⅰ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发生在3.75±0.41 Ka B.P.;热水河断裂及东风牧场断裂由于缺乏断代年龄实测数据,无法对其最新活动时间作出判断,但是推断它们也是全新世活断裂  相似文献   
998.
大陆下地壳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陆下地壳对认识整个地壳的组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大陆下地壳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蓬勃开展,大陆下地壳的研究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太古代地壳剖面的研究,二是麻粒岩包体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后者的研究程度要难得多,下地壳包体出露少,成分多为麻粒岩,且无一例外地都含有基性麻粒岩,对其成因现基本趋于一致认识,即由幔源岩浆底侵至地壳再受变质而成,然后被火山作用带至地表,因此,基性麻粒岩包体更可能反映了现今大陆下地壳的  相似文献   
999.
西藏自治区花岗岩类十分发育,共有200多个岩体,可分成5个花岗岩带,由同熔型花岗岩与改造型花岗岩成带分布,组成对花岗岩带,本次利用玉龙等7个斑岩型铜矿岩体的18个样品及7个不含铜矿岩体18个样品作为判别基础,建立了两个判别函数,然后对其它末知岩全样品进行判别,以确定它们含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经过全区125个岩体310件样品多组逐步判别的结果,有42个岩体具含斑岩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0.
扬子地块西南缘下震旦系火成岩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朝宪  魏春生 《矿物学报》1998,18(4):401-410
研究区的天宝山组和苏雄组、开建桥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同属下震旦系。它们及同期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中,并非与裂谷活动有关。它们皆为S型,其源岩为太古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