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9篇
  免费   805篇
  国内免费   894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3499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0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奥陶系盐下白云岩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基于钻井岩心、微观薄片、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应用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方法,对奥陶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与分布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盐下主要发育颗粒滩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储层,其中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岩性为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粉—细...  相似文献   
962.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和油气勘探潜力。以滴西185井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结合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侵入岩岩性、分布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与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分布于滴西181井南断裂上盘,厚度随侵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花岗斑岩分布不受滴西181井南断裂控制;花岗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闪长玢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微孔。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利储层的发育受侵入相、矿物组分、溶蚀作用、侵入时间和岩浆性质等因素控制,油气往往趋向在侵入体上部边缘亚相带或与围岩接触带相带附近富集成藏。花岗斑岩暗色矿物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少,造缝能力强,长石斑晶和基质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高,次生溶蚀孔隙面孔率占比大,各类次生孔隙组合与构造微裂缝沟通并成为有利储层。后期岩浆侵入使气水溶液和热液等流体沿早期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渗透,发生溶蚀和热液充填等作用,溶蚀作用可提高侵入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善早期侵入岩储层的品质;热液充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生孔隙度,降低早期侵...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MST)置入中线导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MST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入中线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情况(置管耗时、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及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置管满意度。结果: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以及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指数观察组为82.22%,对照组为70.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满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MST技术下置入中线导管耗时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管道留置时间,同时也能改进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4.
松辽盆地外围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贺根山—黑河断裂以南,以及稍北的内蒙古地区。根据野外勘察、实测剖面和岩心观察资料,建立研究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亚相岩性组合模式,明确晚二叠世林西组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河流3种沉积相,以及滨浅湖、半深湖、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滨浅海6种沉积亚相,以滨浅湖亚相为主,滨浅海亚相分布局限,在林西县官地剖面顶部出现。松辽盆地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构成以西拉木伦河与贺根山—黑河断裂为主要控制区的、以南北向物源供给为主的滨浅湖—扇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该结果对松辽盆地外围西部晚古生代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5.
基于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家与省级点-轴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亚飞  樊杰 《地理研究》2019,38(7):1651-1663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其空间结构是各级各类空间规划遵循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以及主体功能区精准落地的关键参数。本文将面状功能区纳入点-轴系统结构,探索主体功能区点-轴结构的科学内涵,以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与省级层面,着重从主体功能区点-轴结构的要素构成、功能区与点-轴结构的空间分异、以及功能区与点-轴结构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这张图本身就蕴含着点-轴系统结构,城市化地区是不同等级极核的集合,极核的等级和空间分布决定了开发轴线;② 点-轴地域开发系统、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地区呈现圈层式的结构特征,随着距离轴线越远,城市化类型比重越低、生态安全类型比重越高,点-轴结构受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保障需求的约束;③ 无论是国家和省级层面,联系最紧密的区域连线与开发轴线基本吻合,不同层级等级较高的城市化功能主导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主体功能区点-轴的拓扑结构,这在自然约束较弱、人类活动相对强度的区域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学认知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内涵及有序化的空间组织规律,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功能区降尺度传导提供关键指标与参数,也将为中国综合地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6.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为国家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具体成因及其与辉绿岩的关系有待研究。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包裹体测温、U-Pb同位素定年、背散射电子成像、电子探针分析、测井和地震资料等,对松辽盆地钱家店地区上白垩统辉绿岩岩体进行系统识别,探讨辉绿岩侵入在铀成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钱家店地区上白垩统广泛发育辉绿岩侵入体,辉绿岩呈块状,致密坚硬,局部角砾化,岩性以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为主,发育高角度构造、溶蚀缝;测井曲线表现为低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高电阻率的"两低一高"响应特征;地震剖面呈树状结构,地震反射与围岩差异明显,岩株主体表现为杂乱反射,枝干以强振幅、中—低频和同相轴连续性好为特征。辉绿岩侵入与铀矿成矿关系密切,部分铀成矿年龄与辉绿岩活动时期相当,辉绿岩岩浆活动参与部分铀矿床的形成,且铀矿床具有后期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特点。另外,辉绿岩树状空间分布可为铀矿形成提供氧化性水体隔挡作用,促使铀矿在隔挡侧富集。  相似文献   
967.
下寒武统馒头组下部的一套层比稳定的紫红色、灰黄色白云质砾岩,砾石成分为疏松多孔的白云岩。具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角砾的粒度分选和磨圆差,填隙物质与砾石成分相同。根据对砾岩的物质组成、沉积特征的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组成砾岩的碳酸盐岩含较高的盐类经次生变化形成的溶塌角砾岩。由于溶塌角砾岩具稳定的层位,含盐类高,可能存在盐岩(主要是石膏),故在一定埋深有可能找到膏层。  相似文献   
968.
969.
中祁连山东段之青海湟中门旦峡原蓟县系克素尔组发现 Chancelloria sp.(异射海绵目张腔海绵)和三叶虫、介形类、腹足类、海百合茎等可疑化石碎片。据此,作者对其地层时代提出疑问和可能归属于下寒武统的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970.
在化探工作中,正确地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矿化作用产生的元素带入、带出等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提高化探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