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7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1354篇
测绘学   691篇
大气科学   887篇
地球物理   773篇
地质学   2722篇
海洋学   53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4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9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6篇
  1961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11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on the influence of seiments on the basic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verlying water mass.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basic constituents such as Ca^ ,K^ ,Na^ ,and HCO3^-,as well as of pH in the overlying water mass and sediment porewater of Lake Lugu-a semi-closed,deep lake in Yunnan Province.The reand sediment porewater of Lake Lugu- a semi-closed,deep lake in Yunnan Province.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ose basic constituents may diffuse and transport from bottom sediments to overlying water mass through porewater.In the paper are als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diffusive fluxes and the extent of their influence on overlying water mass,indicating that the lak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diffu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basic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ater in the whole lake.  相似文献   
162.
Endr.  AL 《地质科学译丛》1996,13(2):65-66
介绍了热中子热井的试验原理及野外和室内试验方法,阐述了热中子测井对在含水层中运移复杂的不混溶相有机污染物探测和监测有可行性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3.
孙吉主  周健 《岩土力学》1997,18(2):91-96
简述了土的边界面本构模型国内外研究状况,阐述了其基本思想。对边界面模型作了简要评述,提出了边界面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4.
鄂西娄山关组顶部存在古岩溶不整合面,有众多陆上暴露和溶蚀标志,表明其产生受寒武纪末海平面下降事件的控制。它不仅形成了碳酸盐台地上典型的Ⅱ型层序界面,而且恰与寒武—奥陶纪年代地层界线相重合,体现了层序界面、年代界线和事件界线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5.
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成藏特征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松辽盆地所处地壳块段的纵向结构,依密度大小可分为上、中、下地壳.在上、中地壳间有一厚的3km的低密度层段.它可能是上地幔熔融物质析离出来的“流体相”在地壳中聚集的岩浆房.它通过地壳断裂和天然地震向松辽裂谷盆地供给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和其它气态物质及热液流体,这是松辽盆地形成非生物成因气藏的根本条件.在上地壳(或称盆地基底)断裂两侧有基底及以上层位的构造圈闭;有不整合面或横向延展广阔的含联通孔隙的砂层做为运移通道及天然气储集层;临近气层有泥岩做为封闭的盖层,这些条件的适当配置是非生物成因气成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6.
三维分块倾斜界面的反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介质层速度和包含直立断层的三维界面的计算方法.对各层界面利用多个倾斜或平界面方程来描述.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反演解与真模型很接近,说明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区的PmP反射波资料,获得了该区域莫霍界面的三维分块形态.唐山附近莫霍界面错断与该区域1976年唐山地震及一系列余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7.
喜马拉雅及邻区的莫氏面起伏与上地幔密度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力资料3维反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使用布格异常对喜马拉雅及其邻区进行了反演,给出了该区域内莫氏面的大尺度变化图象和上地幔异常密度的分布。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脊带虽然海拔很高,但其地壳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8.
华北奥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相关区域性储层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刘波  王英华 《沉积学报》1997,15(1):25-30
发育于下奥陶统亮甲山组顶部(UF1)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或峰峰组顶部(UF2)的两个不整合面是控制华北早古生代与古岩溶有关的区域性储层形成及展布的关键性面。UF1F2原被认为分别代表了短期或长期的基底构造隆升,但是,基于新的证据,我们认为二者受控于不同成因机制,因而与之相关的储层预侧也应有所不同。UF原被解释为是板块南部基底上翘的结果,但层序地层分析却支持其海平面变动成因解释。海面下降会通过切蚀水平岩层产生一个倾向盆地的卡斯特侵蚀斜面。UF1从西北仅蚀亮甲山组到东南下切至下寒武统顶部。因此,与之相关的储层亦从西北至东南发育于相应层位内。在空间上,有利区域性储层主要分布于强烈混合带白去化并有随后轻度淡水淋滤的华北地区中心地带。UF2由全球性构造事件形成。这一构造运动导致板块内部下弯及相应的边缘上凸,在下凹的华北中心地带保存了较新的地层(峰峰组),而在凸起区这些新地层却被天水侵蚀殆尽。与UF2有关的潜在区域性储层趋于分布在边缘抬升区,特别是峰峰组分布的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69.
川西乡城地区的球颗状玻镁安山岩是一种玻璃质、含辉石斑晶、具淬火结构的中性熔岩.它相对富硅富镁、贫钛贫磷,产于三叠纪川西义敦岛弧早期火山活动阶段.外观最醒目特征是具有球颗构造,从化学成分和岩浆性质分析,球颗构造是成岩过程中岩浆不混溶的直接产物.不混溶对岩石成分和结构起着控制作用;岩石中球颗相富硅碱,以玻璃质结构为主,而基质相富铁镁,以微晶结构为主.成岩时化学成分随岩浆不混溶发生相对分离,该岩浆属于一种低程度不混溶.结构差异是两相中矿物结晶能力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0.
参数椭球表面的重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晓光 《地球科学》1997,22(2):223-226
推导了带密度参数的界面深度参数的旋转椭球表面重力的封闭公式,提出了“参数椭球”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