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专利视角出发,对全球卤水镁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态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专利量的年度走势、区域分布、申请人分布、IPC分布、文本聚类、主题关联等信息,展示了百年卤水镁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概况;为了解近期卤水镁资源开发的状况,分析了近5年全球卤水镁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专利,通过对比分析,展现了卤水镁矿产资源研发的热点与态势。  相似文献   
22.
在全世界范围内,哪里有海洋,哪里便有海洋景观;哪里有人类活动,哪里就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绝不仅仅是西方人的专利,也绝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中国没有海洋文化"。我们无须说  相似文献   
2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主办的多学科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有关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工程)以及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4.
大量占有知识产权资源是高校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前提。高校不光教授大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激发大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的地方。专利保护是鼓励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而通过鼓励专利申请高校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达到建设创新型校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但现实中高额的专利保护费用和繁琐的申请文件却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就曾大声疾呼:降低专利申报费用,延长年费减缓时间。在专利费用依旧高昂、申请文件依旧繁琐的情况下,作为大学生归属单位的大学和国家有关部门又该如何呢?  相似文献   
25.
26.
正1专著(M)、学位论文(D)及报告(R)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如:[1]陈述彭,童庆禧,郭华东.遥感信息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7.
本刊讯近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授权,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地质岩心钻探铝合金钻杆研究"喜获两项铝合金钻杆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28.
近日,由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发明的“地震勘探用声脉冲发生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是大队历史上首次获授权专利。“地震勘探用声脉冲发生装置”是从技术改造中挖掘的专利,是奋斗七号气爆组吴建忠,俞德在生产作业时发现问题后自己动手发明的改进装置。  相似文献   
29.
思娜  李婧  安雷 《探矿工程》2014,41(12):15-19
页岩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非常规能源,因此页岩气勘探开发相关技术也成为技术研发焦点。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专利技术,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通过德温特国际专利数据库和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发现整个页岩气技术群主要集中在干馏、热采等15个专业领域,而钻井、固井、完井和压裂等相关专利却占比很少,但这4个专业的相关专利在2000年后得到了快速增加。从生命周期来判断,页岩气整体技术群的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将于2018年进入成熟期,而钻井、完井、固井和压裂等4个上游相关专业却刚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0.
宓泽锋  邱志鑫  尚勇敏  周灿 《地理科学》2022,42(9):1522-1533
基于区域创新集群的相关概念辨析,提出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区域创新集群概念,并通过IncoPat网站获取2000—2017年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在刻画新材料区域创新集群技术创新联系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二步系统广义矩阵估计(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模型测度融入区域创新集群的深度与广度对地方创新集群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区域创新集群的发展符合“点-轴”发展理论的观点,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发达地方创新集群为增长极,在空间上率先形成以增长极为节点的发展轴,成为区域创新集群的核心组团。第二,区域创新集群技术创新联系具备“全球-地方”创新网络阐述的多种类型知识交互耦合的特征,在同质性知识交互的基础上,异质性知识的交互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第三,当前阶段长三角区域创新集群中核心组团的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更易在区域创新集群的建设中获益,并且知识基础的正向调节作用明显。区域创新集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亟待经济地理学者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