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1041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王松  赵元艺  汪傲  李玉彬  李小赛  郭硕 《地质学报》2017,91(7):1565-1588
拿顿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西南部,地处西藏成矿潜力巨大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该矿床的勘查研究程度非常低,仅在地表圈定出一个铜金矿体,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本文对拿顿矿床的岩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床中主要蚀变矿物有高岭土、绢云母、绿帘石、方解石、白云石等,并存在银金矿、辰砂、方铅矿、闪锌矿等特征金属矿物组合。斑晶与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22~360℃之间,主要成分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_2,斑晶中包裹体的盐度为一组高盐度值(18.35%~26.7%NaCleqv.)和一组低盐度值(0.18%~12.85%NaCleqv.),胶结物中包裹体盐度值较低,主要分布在1.6%~12.5%NaCleqv.区间内,是在中低温、低盐度、氧化环境中形成,成矿流体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花岗闪长斑岩中SiO2含量为55.9%~65.67%,平均值为60.52%,Na_2O+K_2O含量为3.54%~5.563%,平均值为4.8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至钾玄岩系列。A/CNK值为1.63~2.93,平均值为2.6,反映原岩为过铝质岩石。花岗闪长斑岩中稀土总量ΣREE变化范围为29.09×10~(-6)~98.73×10~(-6),整体上具轻微铕负异常(δEu=0.7~1.12),不具铈异常(δCe=0.84~0.99);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岛弧火山岩的典型特征。矿床脉状黄铁矿中Co/Ni比值为0.05~8.523,平均值为4.219,为热液成因,脉状黄铁矿多与石英脉共生,为后期热液作用阶段的产物。矿床中黄铁矿δ34S值的分布范围为-4.5‰~0.7‰,平均值为-1.95‰,黄铜矿的δ34S值为-7‰~-3.3‰,平均值为-5.43‰,硫同位素δ34S值偏小,且为负值,指示矿床中的硫受到了还原硫的影响。矿床中赋矿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发育银金矿、辰砂等特征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具有斑岩型铜(金)矿床的中高温流体特征,据此判断矿床成因类型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叠加斑岩型铜(金)矿床。根据因子分析,矿床最早期的成岩作用形成早期的中酸性岩体;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热液铜金矿化作用,随后发生铅锌矿化、磁铁矿化和钾化等作用,在成矿后期有含碳酸盐热液的侵入。  相似文献   
992.
燕辽地区雾迷山组下、中部主体属海进阶段的层序旋回,以发育对称型相序组构为特征,但上部表现为强迫型海退过程,层序旋回特征未有精细的研究。为此,笔者等选择京西永定河庄户洼剖面的雾迷山组第4段开展系统的沉积微相、沉积相序和层序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用以恢复沉积相和划分副层序类型,并通过碳、氧同位素组成和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验证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庄户洼剖面中共识别出九种岩相,不同岩相反映了特定的水深、地形和生物条件,其δ~(13)C值和δ~(18)O值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古温度T值增大,δ18 O值和古盐度Z值减小,反映海平面上升;反之则指示海平面下降。研究表明,强迫型海退过程中的层序旋回为不对称相序组构,从潮上带至潮下带其副层序结构由复杂趋于简单,微层序的主要叠加方式也由1∶4向1∶2演变。因此,雾迷山组第4段层序旋回的相序组构与典型的"雾迷山组旋回"差异巨大,这可能与华北古陆北缘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转折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童潜明 《地质论评》2017,63(2):337-346
通过十多年来反复观测到的洞庭湖周边近岸岗地的巨砾和网纹红土中孤立镶嵌的包括巨砾级的砾石,以及浏阳市大围山花岗岩岩面上无以数计的臼状圆穴,用排他法进行研究;结合前人对洞庭湖区第四纪的气候信息研究。认为湖南有第四纪山岳冰川活动,支持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4.
渤海湾盆地海域断陷湖盆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及原油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C30TPP)具有两个异构体,能有效地区分渤海湾盆地海域歧口凹陷沙三段(Es3)烃源岩和沙一段(Es1)烃源岩形成的混源原油,是湖相原油的油源对比研究中的新分子化石。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与水体盐度之间有密切关系,沉积环境水体盐度越高,其丰度越高。随热演化程度增大,原油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丰度逐渐降低。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具有湖相有机质输入的很强专属性,可用于判识湖相原油研究,在研究湖相沉积环境有机质的油源对比、沉积环境及热演化规律中具有重要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锆石(U-Th)/He定年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敬博  陈文  喻顺  沈泽  田云涛 《岩石学报》2017,33(6):1947-1956
锆石(U-Th)/He定年是同位素热年代学体系中重要的定年手段,是记录地质体完整热历史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在火山岩定年、造山带演化、地貌演化、沉积盆地热演化及限定矿床热液活动时代等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热年代学实验室成功建立了锆石(U-Th)/He定年的实验方法,实验主要包括三个独立的过程:样品前处理、He含量分析和U、Th含量分析。氦同位素质谱仪对锆石样品的氦同位素比值分析精度约为0.1%左右;ICP-MS对锆石的U、Th同位素比值分析精度通常情况下优于1%。对国际上普遍使用的FCT锆石和斯里兰卡锆石标样进行(U-Th)/He年龄测定。测试结果显示27粒FCT锆石(U-Th)/He年龄分布在25.81~30.72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8.18±0.51Ma(1σ)(参考值为28.3±2.6Ma);20粒斯里兰卡锆石碎片(U-Th)/He年龄分布在445.5~489.5Ma之间,排除异常值后加权平均值为479.0±8.0Ma(1σ)(参考值为470±11Ma)。所测两个标准物质的年龄均与参考值一致,表明本实验室的实验流程准确可靠。本实验方法的建立填补了我国锆石(U-Th)/He定年实验方法的空白,为我国热年代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覆盖南京市2007—2011年共17景ALOS PALSAR影像,通过短基线方法(SBAS)对研究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获取了时间形变特征、累积沉降量和年平均沉降速率,研究区平均沉降速率最大达-49.3 mm/a。在此基础上,通过搜集的南京市9个CORS点数据对SBAS结果进行验证,两者结果吻合度高,最大与最小偏差分别为4.4 mm/a和-4.6 mm/a,证明利用短基线方法在南京这种以平原地貌为主的地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进行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以为当地制定生态系统保护政策和措施、生态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受数据源获取困难等因素制约,从乡(镇、街道)尺度开展的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5个指标因子构建了适宜于乡(镇、街道)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统计年鉴数据和Landsat8、HJ-CCD、OM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部分指标使用统计降尺度处理的基础上,以乡(镇、街道)为评价单元,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兰州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对压力-状态-响应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生态系统健康整体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区较差向城市外围区较好的过渡和替换趋势,从乡镇(街道)尺度来看,属于“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的分别有13.5%、28.8%、51.3%、6.2%;② 就协调度而言,有59%的乡(镇、街道)为中度协调区,主要连片分布在城市郊区,其余分布在安宁区的街道,剩余的41%街道为高度协调区和低度协调区,占国土面积的25%,主要分布在城区的街道,零星分布在城市郊区的一些乡镇。  相似文献   
998.
沙冬青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掌握其地理分布范围及生境特征,有助于分析其所处境况以及展开相应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通过搜集历史文献资料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沙冬青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时空动态以及生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地形、气候、土壤三个方面探讨了限制沙冬青属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新疆沙冬青分布范围为38°55'~40°09'N,74°42'~76°43'E;蒙古沙冬青分布范围为36°27'~42°01'N,102°36'~108°49'E,两种沙冬青在地理分布上不连续,以条带或块状方式呈现小聚集分布状态。(2)两种沙冬青的生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限制新疆沙冬青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气候指标中的热量因子以及土壤指标中的pH、盐分和全磷,限制蒙古沙冬青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气候指标中的水分因子和土壤指标中的有机质、全氮。  相似文献   
999.
1000.
美国的"未雨绸缪(Ready)"项目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防灾公益宣传,包含面向企业、儿童、老人及残疾人等社会群体的若干扩展项目。自实施以来,它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减灾知识,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在面向不同群体的应急宣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目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细化宣传对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宣传经验对我国防震减灾应急宣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