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采用卫星TOVS反演资料变分-滤波处理技术对1998年7月20~23日武汉-黄石特大暴雨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武汉-黄石特大暴雨过程呈类似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简称MCC)的中尺度锋面对流系统特征,提出了"98@7"特大暴雨过程存在显著的对流系统的复合偶极子特征,中尺度急流核的垂直复合体结构,中尺度锋面"湿舌"异常特征以及大尺度梅雨系统中的中尺度锋面的"冷楔"以及高层"暖盖"结构,上述综合特征描述了"98@7"特大暴雨过程类似MCC系统的三维中尺度锋面结构物理图像.采用卫星资料变分-滤波处理方案提出大尺度梅雨系统中突发性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物理模型,其诊断分析及研究结论对"98@7"异常特大暴雨的成因及其形成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2.
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蒙脱石吸附胡敏酸后形成的复合体对Cu2 、Cd2 、Cr3 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用胡敏酸对蒙脱石改性后能提高其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胡敏酸浓度越大,吸附性能提高程度越大,3种重金属离子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线性相关都能达到0.99以上.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都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还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可用Elovicb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53.
蒙皂石—乙二醇有机复合体结构模型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例蒙皂石-乙二醇有机复合体的结构研究,修正了传统的结构模型,并从化学键、有机分子模型及层间域的有效空间等方面综合考虑,证明了所提出的新结构模型的合理性。在新的结构模型中,乙二醇分子为梯形排列。单位晶胞所容纳的乙二醇分子为4个,每个乙二醇分子与可酸盐层基底形成两个氢键,并且乙二醇分子的构型显示了极性分子的性质,层间域Ca离子和剩余水分子正对于六方网环的中心,与另一例的乙二醇分子相对应,新结构  相似文献   
154.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卵胎生硬骨鱼褐菖 Sebastiscus marmoratus精子发生的过程.褐菖的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阶段,最终形成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中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前期Ⅰ以后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拟染色体已消失.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前期Ⅰ至末期Ⅰ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在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并形成联会复合体;在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完全形成;在双线期,联会复合体开始解体.  相似文献   
155.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降水特征和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增强红外卫星云图和逐时雨量预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降水强度、范围与MCC云区的亮度温度值、不同亮温区云面积、云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在MCC生成-云发展到最强盛阶段之前,降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大降水出现在-53℃、云面积达到最大之前1小时左右和MCC中心最冷云顶面积达到最大的时候。出现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MCC系统降水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最后根据MCC云系演变规律提出了MCC的降水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56.
周炎如 《沉积学报》1987,5(1):37-47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达到最大信噪比的特性,有效地获得了粘土矿物复合体中的单体差示红外谱图。避免了X衍射光谱中的矿物间衍射线的覆盖和色散型红外光谱中谱带重叠等不利因素,为粘土矿物复合体的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表明,对痕量和近似的矿物组分都可以得到谱峰不受任何影响的纯正的红外谱图。差示定量结果也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57.
158.
在模拟的氧化、酸性土壤条件下,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对磷酸根、铬酸根离子的竞争吸附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磷酸根离子和铬酸根离子的不同用量、不同添加顺序对竞争吸附的影响。并与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对磷酸根离子、铬酸根离子的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磷酸根离子、铬酸根离子在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表面存在弱的竞争吸附现象。由于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具有对磷酸根稍强的亲和性,在竞争吸附中,磷酸根离子处于稍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9.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降水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钟晓平  杨淑群 《高原气象》1994,13(2):113-121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大陆中尺对流系统活动极为频繁的地区一。采用与Maddox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相类似的定义,对1984-1986年7,8月间活动于该地的一类尺度较大的对流系统的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内30%-50%以上的强降水(≥10mm/h)均由这些系统直接造成。一个系统平均约产生2.73km^3的降水。这类降水有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后半夜4时左右(北京时间,下同),最小值出现在下午18时  相似文献   
160.
将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划分为龙岗主体和龙岗东两个地区来探讨其储层基本特征、成因、演化模式及差异性。龙岗主体为陡坡型台缘,礁滩体呈山脊线状、紧靠台缘外带生长,垂向呈多期次加积;龙岗东为缓坡型台缘,礁滩体宽缓,垂向侧积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前者以组构选择性的粒内溶孔、粒间溶孔等和非组构选择性的溶蚀缝洞和构造裂缝并存为特征,后者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构造溶蚀缝等为主;前者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后者为特低孔特低渗的裂缝型—孔隙型储层。龙岗主体台缘礁滩储层受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回流渗透白云化、早成岩近地表岩溶及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化等的综合控制;龙岗东地区由于水体相对较深,同生阶段的大气淡水溶蚀和早成岩期近地表溶蚀较弱,优质储层更受裂缝及埋藏溶蚀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