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为在岩溶丘陵区推广成功的生态农业示范研究和实施成果,本文在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恭城县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及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综合条件看,与广西其它岩溶丘陵区类似,恭城县也是不沿边、不沿海、不沿铁路和公路国道的“四不沿”山区县,在1981年被列为广西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但通过生态农业建设,该县目前已经摆脱了贫困状况,创出了“恭城模式” ,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生态农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并将发展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2.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红旗  李家永  牛栋 《地理学报》2003,58(5):668-676
选择具有红壤丘陵区典型特征的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2000年千烟洲试验站研究数据及农户调查资料,将GIS技术与线性规划模型有效地耦合起来,探讨实现典型红壤丘陵区各种具有特定数量、质量的农用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最优配置的方法与技术。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从现状中牧业短缺的粮、果、林结构转化为较为完善的粮、果、牧、林结构,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也由重水轻旱、粮作为主、经作为辅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变为粮-经-饲并举的三元优化配置结构;同时,由果业和畜牧业共同支撑的优化方案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现状,在经济上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3.
陕北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土壤水蚀观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2004年6月至10月, 在陕北对降雨形成的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定位观测, 其结果表明:①乡村聚落的平均径流系数为0.335, 其中延安最大, 为0.44;榆林和绥德较小, 分别为0.293、0.272。同时, 道路和庭院的径流系数较大, 分别为0.39、0.377, 户间空地较小, 为0.277;②径流平均含沙量以户间空地最大 (52.54 g/l), 次为户间道路 (41.42 g/l), 而院落径流含沙量较小 (17.78 g/l);③乡村聚落的平均侵蚀强度为5434.3 t/km2, 已达强度级侵蚀, 其中户间道路、户间空地侵蚀较大, 分别为7348 t/km2、6873 t/km2, 庭院相对较小, 为2081.7 t/km2;④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变化, 受人为影响更加突出。说明黄土高原乡村聚落土壤侵蚀较严重, 并且具有特殊性, 不可忽视, 应加强研究和防治。  相似文献   
64.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法,对子午岭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特性以及环境因子对群落更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更新层有木本植物46种,其中有乔木16种,占总种数的33.33%,灌木29种,占总种数的64.58%。更新层的优势种有辽东栎、沙梾和鞘柄菝葜等,油松为更新层的次优势种,油松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层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更新为主。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林分密度从650株/hm2增加到1 55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当坡向由阳坡转向阴坡时,林下幼苗(树)密度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中坡位最高,其次是下坡位,上坡位最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幼苗(幼树)密度逐渐减小。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有利于油松人工林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65.
《河南国土资源》2014,(7):17-17
正一、预防为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一)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巩义市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是我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级市之一。巩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巩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全面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订并印发年度防治方案,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市政府、各镇办、各村组、各防治责任单位层  相似文献   
66.
正桐柏县地处淮河源头,属低山丘陵区。全县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66处,威胁着472户3168人5000余万元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桐柏县是南阳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积极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检验各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好2014年地质灾害预防工作,5月28日上午,桐柏县人民政府在银洞坡金矿露天采场大规模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本次演练按照灾  相似文献   
67.
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球化学勘查是资源和环境领域一种十分重要的勘查评价方法技术.最近十年来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的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解决了森林沼泽区、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高寒湖沼丘陵区中普遍存在的有机质和/或风成沙对水系沉积物测量的严重干扰问题,确定采样粒级为:森林沼泽区和高寒湖沼丘陵区-10~+60目,干旱半干...  相似文献   
68.
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地理位置:东经120°17′24″—120°46′02″,北纬28°49′44″—29°19′21″,总面积1196km2,中、低山和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94%以上,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9.
土壤活性有机碳在指示土壤碳库平衡、表征土壤肥力与质量、衡量土壤微生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松林生态系统93个表层(0~20cm)土壤样品的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平均值为1.92g/kg,占土壤有机碳的29.18%,变...  相似文献   
70.
汪晓帆  戴尔阜  郑度  吴卓 《地理学报》2021,76(1):223-234
在优化森林结构的同时保障其木材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采伐年龄、采伐斑块大小、采伐频率、采伐面积比例作为变量,以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设定多种强度和方式的森林管理方案,耦合生态过程模型(PnET-II)和景观模型(LANDIS-II)模拟初始年(2009年)起,未来100年森林面积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① 森林对不同采伐变量的响应差异明显,采伐年龄对森林面积影响较小,采伐斑块面积仅对生物量有影响,采伐频率对面积和生物量均有较大影响,采伐面积比例是采伐变量中对森林影响最大的变量; ② 每10 a以20%的采伐面积比例,5 hm 2的采伐斑块,采伐21 a以上的杉木、26 a以上的松林、41 a以上的阔叶树种的采伐情景能够保证有林地的生物量较初始年有所增加,有效地保障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在木材生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