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1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2039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877篇
地球物理   589篇
地质学   3600篇
海洋学   120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在世界各大陆架海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家们取得了大量实际资料,并发表了多篇调査报告和研究成果(赵松龄,1991;秦蕴珊、赵松龄,1991;赵松龄、于洪军,1993),为查明世界各大陆架海的形成过程、地层结构、环境变迁、海面变化、岸线变迁、河道跟踪、以及地貌类型的划分等提供了新的信息,推动了世界大陆架地质学的发展。在应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所取得的多种成果中,最为突出的研究,莫过于在世界上的若干大陆架区发现了古河道及其沉积,通过古河道的追踪又可以了解大陆架环境的变迁和海面变化的过程。所以,这项大陆架勘察技术问世以来,一直是大陆架地质勘察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我国大约在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浅地层剖面仪,并制成了第一批产品,进人80年代以来,又逐渐引进了国外的新产品用于中国大陆架的勘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利用这种勘察仪器,在南黄海和渤海海域已经获得了数千公里的测量记录。浅地层剖面仪测量资料中大量信息的提取是运用这项技术的关键。本文根据作者所获得的测量资料,对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浅地层结构及古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热带西太平洋7个岛屿测站为代表,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埃尔尼诺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发生前后,热带西太平洋低、高层纬向风具有不同的特征,低层纬向风与滞后1~6个月的南方涛动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该地区纬向风异常在太平洋低纬地区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东太平洋柱状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太平洋深海盆地的远洋沉积物在物质组成和来源上远较大陆边缘简单.由于远离大陆,又有海沟与周边大陆分隔,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通常不包含由河流水系搬运而来的悬浮物,因此从深海沉积物中提取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可以避免诸多地质因素相互叠加和干扰[1].深海远洋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是风成陆源碎屑(包括火山碎屑)和来自上层海水的生源组分(降落到洋底的生物壳体)以及由海解作用形成的自生矿物[2],其中陆源碎屑的相对含量、粒度及矿物成分可以反映大气环流的强度及物源区的气候环境[1],生源组分的组成、相对含量和丰度以及种属含量变化则与表层海水的生产力和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75.
7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期进退的环流机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喻世华  王绍龙 《海洋学报》1989,11(3):372-377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进退过程中,存在着副热带西南季风上升气流和北支高空热带东风下沉气流构成的副热带季风环流圈,它是联系西太副高进退的一支主要气流;高纬地区Ferrel环流的存在,把西风带气流和副高联系起来,但这支西风带气流是通过加强副热带季风环流圈对副高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77.
一种准确通用的台风路径预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天气学理论,对台风云图的晴空区轴线制约台风移动的规律进行物理解释。根据台风云团与晴空区之间存在的干、湿梯度力和推动台风前进的惯性力的互相关系,建立台风移向预报方程和轨迹预报方程,分析论证了台风移向变化的物理过程,把影响台风移动的复杂因子转化为单一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78.
海南岛以东外海的暖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出现的海南岛以东外海的暖涡及其形成机制作了简略的回顾及分析,认为这个暖涡是常常出现在这区域的,其存在与南海北部的西向流在遇到陆架-陆坡海域作反气旋式偏转而延伸为南海暖流有关;同时当南海暖流流向东北作反气旋式弯曲时,在暖流右侧也会出现暖涡。暖涡冬季较弱,夏季当海南岛东岸在西南风作用下出现上升流时会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9.
白沙口潮汐电站的淤沙问题在1972年就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省水文总站合作进行了研究,并于1974年提出了研究结果和淤沙防治措施的建议。但由于某些原因有关建议未能得以实施。近几年来淤沙又有发展,严重威胁着潮汐电站(图1)的寿命。1983年9月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与山东省科委决定对白沙口电站的淤沙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解决洄淤问题,不仅是白沙口潮汐电站的迫切任务,而且对开发我国潮汐资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撰写,主要阐明电站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长江口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区终年有大量长江淡水流入,营养盐丰富,并且泥沙含量较大,透明度低,盐度变化幅度大(3-33)。 长江口区是我国重要渔场之一,凤鲚、刀鲚、银鱼、鲻、鲳等均在此产卵,许多海产鱼类的仔、幼鱼也在此索饵、栖息。因此长江口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与其附近渔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