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0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1279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239篇
地球物理   518篇
地质学   1113篇
海洋学   154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3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43亿.(2002年10月)。俄罗斯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俄罗斯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半荒漠地带。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磷灰石、钾盐、磷钙石、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重金属以及金刚石等矿产。  相似文献   
12.
图片报道     
游健 《海洋世界》2006,(12):F0002-F00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在北海舰队副司令王副山少将率领下.于2006年8月21日启程.横跨太平洋.对美国,加拿大和菲律宾三国四港进行了友好访问。图为“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在太平洋的晚霞中航行。  相似文献   
13.
黔东北地区钒矿物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钒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和Al2O3,有机质总量一般为3.24%~10%,其次为TFe1.85%~3.25%,绝大部分V2O5含量均在1%左右,少部分大于2%;伴生元素以Mo、Ag、Cu、TiO2、P2O5、Ni、Co为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l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的研究结果,对南海环流提出一些看法,南海经是半封闭的边缘海,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通,必然有海水交换,黑潮入侵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黑潮入侵的流量主要是由温度和工的差异引志的斜压造成的,因季风应力的正压作用调制而有季节变化;南海北部的黑潮南海分支和南海暖流构成反平行环流系统,分别是冬季的“热力驱动”和夏季的“淡水驱动”所造成,黑潮入侵进到南海。经过一些通道穿过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16.
张艳丽 《海洋预报》1993,10(3):66-70
应用正压浅水方程模式对西北太平洋月平均风生流进行了数值试验。当海面风场的尺度与太平洋尺度接近时对西北太平洋不同月份所得到的风生流和西北太平洋实际环流的某些特征十分接近,而西北太平洋水区的风场仅对近岸流的特征有重要影响。对比试验表明,西海岸附近的水深变化对西北太平洋风生流的动力学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热带太平洋海气热交换年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林  沙文钰 《海洋学报》1996,18(2):32-40
本文用块体动力学公式计算了热带太平洋潜热、感热通量,并用EOF方法分析了这两类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结果指出,热通量的模态1反映了太平洋海气热交换的基本气候特征,中、西太平洋的暖池就是这种气候特征下的具体反映;模态2说明了海气热交换与海流和海陆分布有密切联系;模态3反映了下半年海气热交换的加强,为热带太平洋ITCZ的活动提供了能量.东太平洋,感热通量和海气温差分布型十分相似,而西太平洋,则取决于全风速的量值.潜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主要取决于全风速的时空分布,和比湿差的分布型相差较大.赤道以北中、西太平洋风速异常是导致气候异常的关键.北半球ITCZ云带是由其海面热通量变化所决定;西太平洋SPCZ云带是由其海表温度和海气温差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19.
太平洋东南海域表层地转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2001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分析了太平洋东南海域(5°~55°S,70°~120°W)表层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赤道流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流速上,而秘鲁海流和西风漂流主要体现在流轴位置的移动上。表层流场的年际变化受El Nino影响,在El Nino期间,南赤道流和秘鲁海流均发生流向偏转现象,大部分海区流场被削弱(除低纬度海区外),而在其后的1998年La Nina期间,流场则重新被加强,西风漂流无明显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太平洋铁锰结壳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有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铅(Pb)来源于陆源物质,但是,对Pb进入大洋的途径争议很大。为此分析了取自中太平洋两块铁锰结壳样品的Pb同位素组成,获得了整个新生代的中太平洋Pb同位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这两块结壳的Pb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中北太平洋沉积物岩心LL44-GPC3中风成碎屑的Pb同位素演化曲线相似。证实该区深水中的天然溶解铅主要来自风成粉尘,并且50Ma之前中太平洋中溶解Pb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源自美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40Ma之后主要取决于源自亚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