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126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流体的运动,涡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复 《岩石学报》1998,14(2):232-239
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携带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运动的动力是流体的压力差,流体压力差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由于热体(如侵入体)的存在,流体得到加热即产生的垂直压力差而向上流动(浮力);在水平方向上,因被加热流体与周围流体的压力差,周围流体向热体方向流动。由此,即形成以热体为中心的流体对流系统。因为流体的水平运动是发生在转动着的地球上的运动,流体运动必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可能发生流体涡旋。在地球上赤道以北发生的流体涡旋,流体呈螺旋切线状以逆时针方向往内圈辐合。流体涡旋内圈的流体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呈环状流动而不进入中心。热液矿床中,环状矿脉和帚状矿脉极为常见。我国大量热液矿床中所见的帚状矿脉分布特征表明,它们的收敛端指向往往呈逆时针旋转方向,这种矿脉展布特征与流体涡旋特征完全吻合。由此,作者提出了热液矿床涡旋成矿的思想,成矿流体的涡旋可能是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62.
秦克章 《矿床地质》1998,17(Z1):201-206
额尔古纳南段8O年代以来先后探明4处大型、特大型矿床。依据多方法精确定年(单颗粒锆石U Pb、Rb-Sr、K-Ar),在该区首次划分出印支期花岗岩,将乌山矿床成矿时代由燕山晚期改为燕山早期,划分出印支期(Fe-Cu-Sn)、燕山早期(Cu-Mo)、燕山晚期(Ag-Pb-Zn-Cu)3个成矿期。其成矿温度、压力、流体盐度、密度以及岩浆水的比重依次降低。在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演化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斑岩-次火山岩-浅成低温成矿系统的五层楼模型。  相似文献   
163.
范宏瑞  谢奕汉  王英兰 《矿床地质》1998,17(Z6):1043-1046
脉状金矿中由水/岩反应造成的交代蚀变是成矿流体在其运移过程中与围岩达到化学、同位素和热力学平衡时的产物,所涉及的热液类型为H2O-CO2-NaCl± CH4±N2± H2S。在多数脉状金矿中都发生了贵金属元素(Au和Ag)及与其有关的稀有元素(As、Sb、Se、Te、Bi、W、B)、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Li、Cs、Tl )与挥发份(H2O、CO2、CH4、H2S)的富集,而形成的蚀变矿物组合与容矿围岩的化学性质及水/岩反应时的温压条件直接相关。水/岩反应是造成热液中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4.
165.
四川石棉草科穹状岩浆核杂岩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的石棉草科穹状变形变质体,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穹隆体经历了三次变形变质时期:早期为收缩滑脱变形的区域动力变质、中期热隆伸展动热变质和后期岩浆热接触变质。对主期变质划分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红柱石-十字石带和矽线石带,确定为低压相系,利用变质反应、矿物地质温压计及相关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草科穹状变形变质体演化的p-T-t-D轨迹。轨迹图呈顺时针形式,具碰撞造山带环境的特点,变形变质过程受变质体前缘西油房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作用和后缘碰撞晚期岩浆大规模上侵的双重制约,为深源岩浆热动力变质成因,属穹状岩浆核杂岩构造。  相似文献   
166.
骆耀南 《地球化学》1981,(1):66-73,i004
Recently, the Xin Jie layered intrusive body has been recognized in the Trap Province of SW Chin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igneous cumulate cycles. It shows considerable similarities with the Hong Ge titanmagnetitebearing layered intrusive body in petrography and mineralization although the ore beddings near the footwall are much higher in the grade of chromium and platinu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u Ku Intrusive Crowd, to which the Hong Ge and Xin Jie intrusives belong, in the Trap Province of SW China is probably formed in;such an environment as Palaeozoic An Ning River rift.  相似文献   
167.
济阳拗陷坨147井沙三段岩心的颗粒流沉积中.存在一系列特殊的同沉积期变形构造。包括:颗粒流向下侵蚀。并沿纹层面挤入到下伏油页岩层中.形成伸长状的小砂体;砂楔上部的泥页岩薄层在后续流体的冲刷下向后翻卷变形;翻卷片被撕裂、断开混入到颗粒流中。并被流体拖曳变形;变形体被继续拖曳形成脉状分叉的拖曳痕。上述几种现象可以构成一个连续的变化序列,与油页岩的薄互层和颗粒流的流体是形成上述连续变形构造的重要条件。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重力流的冲刷、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68.
169.
针对现有制图软件在面状符号填充方面存在的符号缺失、压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分割的面状符号自动填充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面的骨架线,对复杂面进行分解,判断分解后的简单面的形状,分别赋予不同的制图表达规则,实现面状符号的自动填充。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实现狭长以及包含狭长分支的不规则图形的合理填充,有效解决了填充符号与图形边界、注记的压盖问题,提高了制图自动化,大大减少了制图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0.
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陈贵川  谌芸  乔林  刘德  李强  张亚萍  王文芳  张焱 《气象》2011,37(7):871-879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垫面强烈加热、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干冷对大气对流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指数高值区边缘的强指数梯度区、对流抑制(CIN)的小值区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显示多单体风暴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也是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特征;四川盆地东部东北西南向山脉对冷空气的移动有阻挡作用,山脉之间的槽状地形为多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保留了较大的空间,明月山南麓的地形起到了强迫抬升和触发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下击暴流形成的地面大风,是形成11级大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