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2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63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51.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锑与砷、金的共生分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陶琰  金景福 《矿物学报》2001,21(1):67-72
通过湘中锡矿山式锡矿矿化蚀变特征及矿化蚀变岩石微量元素统计分析,阐述了成矿作用中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现象,并以因子分析为手段,提取成矿作用中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因子,综合地质分析,指出锑矿成矿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地质作用:硅化与锑矿化。硅化和锑矿化分别同砷、金富集和锑矿质沉淀析出相联系,从而造成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硅化作用主要在成矿早期,温度较高(200-300℃),砷、金主要在这一阶段析出。锑矿化则集中发生在成矿作用晚期,温度较低(100-200℃),辉锑矿以裂隙充填方式沉淀成矿。对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认识较好地解释了矿化带上成矿特征指示元素在元素聚类分析中不相关的矛盾。  相似文献   
52.
攀西地区红格层状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PEG)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上是由一个岩浆房经正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底层的硫化物富集带和中上层位的钒钛磁铁矿是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堆积相,并非是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分异的角度出发并利用现代小震活动资料,讨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大震震源区及其附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否有大震(M≥0)震源区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问题。结果表明,这些历史震源区目前还处在减震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只能以小震或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来显示这一弱化区。  相似文献   
54.
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土壤硒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按垂直自然带谱研究了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山地草旬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潮土中硒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硒在土剖面上的分异,除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外,淋溶和粘人作用强烈地制约着硒在剖面上的迁移;(2)不同机械组分中的硒含量以粘粒中最高,呈明显的粘粒>细粉粒>中粉粒>砂粒序列。因此,成土过程中,不同机械组分以及次生或们生矿物和垂直运动和自然分选作用对土壤硒的地理分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易于淋溶失的有机态或钙结合的硒对所研究的土壤表层硒的贡献都大于50%。提出淋溶作用是我国低硒带形成的主要外营力。  相似文献   
55.
岩浆同化-分异作用是岩浆开放体系中成分变异机理的重要作用,是岩浆起源、演化和岩浆岩成岩成矿作用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同化-分异作用的内在联系、作用方式、鉴别特征和主要类型,以及国内外典型实例的分析。并介绍了新近提出的“边界层同化作用”和“边界层分异作用”的机理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6.
新城-黄陂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分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城-黄陂断裂带中合河-殷店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类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随Ss-Sc夹角和古差异应力(△δ)的变化梯度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了陕西榆林地区ZK1534钻孔中侏罗统延安组孢子花粉66属103种,建立了该区延安组孢粉组合,对孢粉组合中主要孢子花粉的亲缘关系及古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孢粉生态类型百分含量、孢粉分异度值、结合孢粉植物群兴衰演替、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了该区中侏罗世延安期聚煤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8.
本文探討了耀斑日面位置与磁扰关系的不对称性。經分析研究,得到(βγ+γ+βf)型活动区耀斑的磁扰效应有明显的南北不对称性,但(βp+β)型活动区耀斑却无此南北不对称效应。在太阳南半球,不論那种磁場类型活动区,发生在西边的耀斑要比东西或中心子午线附近耀斑的影响强,而在北半球只有(βp+β)型活动区耀斑才有这种东西不对称性效应。在最近三个太阳黑子周內,这些不对称是經常存在的,而在春秋季表現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9.
锡在地质过程中表现出亲氧、亲硫和亲铁三重特性。在地幔岩浆过程中,锡是一种中等不相容的金属元素。锡成矿主要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地球化学性质决定了其成矿主要受源区性质、氧逸度以及挥发分含量、岩浆结晶分异等因素控制。高度结晶分异可使锡在岩浆中进一步富集,是锡成矿相关花岗岩的普遍特征;锡为变价元素,岩浆体系氧逸度影响源区中锡的迁移能力和分离结晶过程中锡的元素行为,还原性岩浆体系有利于锡富集成矿。富含F、Cl和B等挥发组分对锡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起积极的作用。全球锡矿床分布与俯冲带关系密切,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是主要蕴藏区。重要的锡成矿事件表现出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结合锡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锡矿分布特征,我们认为最有利锡成矿的动力学机制是俯冲板片后撤机制。俯冲板片后撤引发深部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低氧逸度、富F、Cl和B等花岗岩,有利于锡成矿。对于华南晚白垩世锡成矿事件,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发生后撤是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郑度  李炳元 《地理科学》1999,19(4):295-302
经三纪青藏地区曾二次隆升与夷平,3,4Ma以来经历了高原强烈隆起,现代季风形成,高原山地抬升、进入冰冻圈,环境剧烈波劝,高原内部干旱化及全新世环境波动变化等古寺理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