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81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21.
同一洼陷不同次洼的烃源岩及生成的原油,由于古气候、古沉积环境较为相似,其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特征差别非常小,给油源分析带来困难。通过GC-MS分析提取原油和烃源岩中分子化石信息,主要依据4 甲基甾烷的相对含量和不同构型的4 甲基甾烷的分布特征来进行油源对比,为类似地区的油源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渤南洼陷发育Es4s和Es3x两套主力烃源岩,中部次洼、西部次洼和渤南深洼Es3x烃源岩的4 甲基甾烷/C29甾烷值分别为4.51、2.79、1.27,是由于烃源岩中沟鞭藻有机质占总有机质的比例不同所造成。不同地区原油C20、C21、C23三环萜烷和ααα20RC27、C28、C29规则甾烷等特征非常相似,成熟度相当,中、西、东三个地区原油的4 甲基甾烷/C29甾烷值分别为2.89,2.39和2.06,区别明显,各个地区4 甲基甾烷的构型也不同。对比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Es4s和Es3x油气均为近源成藏,主要来源于其临近次洼的Es3x烃源岩。  相似文献   
722.
湖相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忠英  郑绵平  张震  毛立全  王晶 《矿床地质》2014,33(5):1108-1116
湖相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是古环境研究中必要的基础资料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湖相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在应用有机地球化学信息探讨古环境时,首先要根据有机质组成特征区分其来源,不同来源的有机质,其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差异;2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org)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常用指标,在区分暖湿、暖干、冷湿、冷干气候类型时需结合沉积物中总有机质丰度(TOC)、总有机氮丰度(TN)、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δ18O)等资料;3脂肪酸不饱和度可作为恢复古环境温度的定性指标,UK37和UK37'在定量恢复古湖水表层温度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TEX86有望应用在古湖水表层温度的重建;4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较好地区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沉积水体的盐度及氧化还原性。可见,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古环境常用且有效的技术手段,多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相互验证能够更精确地重建古环境并预测其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723.
研究石油中有机酸的生成过程对研究储层改造、石油润湿性及页岩油可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热压生烃模拟实验基础上,对Ⅲ型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生成油中的非烃馏分进行了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生成有机酸过程。对样品生成有机酸分析表明,在整个演化过程烃源岩都能生成有机酸,在低演化阶段主要生成脂肪酸,随演化程度的升高,脂肪酸丰度快速减少,芳环酸开始大量生成。随演化程度的增加,芳环上短链取代基发生断裂,并促进了有机酸的缩合,使得生成的有机酸缩合度逐渐提高,高碳数有机酸逐渐减少;烃源岩生成脂肪酸系列中存在偶奇优势,生成的C16、C18脂肪酸存在异常高丰度, C16、C18脂肪酸异常丰度现象可能是污染造成的,是否与烃源岩类型及成熟度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4.
松辽盆地嫩江组一段和二段发育的油页岩是极其优质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指示油页岩母质生源主要来自于水生生物其繁盛受温湿气候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表明, 高盐和缺氧条件下的稳定水体分层是嫩一段油页岩沉积时期有机质保存的主控因素, 而嫩二段油页岩沉积时期水体盐度分层明显减弱, 此时藻类个体增大和孤立藻数量增多条件下的高生物生产力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为揭示嫩江组不同沉积环境下油页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建立了嫩一段油页岩沉积时期保存条件控制和嫩二段油页岩沉积时期生物生产力控制的两种有机质富集模式, 这对含氧淡水大型陆相湖泊的有机质富集成因探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25.
本方法建立了以多硫化合物、多碘化合物为缓冲剂(液体缓冲剂),上电极为光谱纯石墨电极、下电极为光谱纯石墨加罩电极的方式,采用控制试样法绘制工作曲线,电弧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区域地球化学样品中As、Sb、Bi、Cd、Tl、In等6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As1.0μg/g,Sb0.2μg/g,Bi0.1μg/g,Cd0.05μg/g,Tl0.1μg/g,In0.01μg/g;精密度(RSD,n=12)为As8.36%,Sb7.17%,Bi7.60%,Cd7.39%,Tl7.13%,In6.76%。方法用于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SD-1~GSD-12中As、Sb、Bi、Cd、Tl、In,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吻合。通过对1:50000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As、Sb、Bi、Cd、Tl、In实际分析,结果成图效果良好,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检出限低、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26.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岩屑样品中的苯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了同一井位、不同深度岩屑样品中的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化合物。采用 50 μm× 57cm毛细管柱 ,以 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 - 2 0mmol/L四硼酸钠溶液 (pH 9 1 6)作为缓冲溶液 ,电压 2 5kV ,检测波长 2 0 0nm ,1 6min内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定量 ,线性范围为 2~ 1 0 0mg/L ,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 :0 75mg/L苯 ;0 45mg/L甲苯 ;0 39mg/L乙苯 ;0 1mg/L邻 二甲苯 ;0 31mg/L对 二甲苯。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苯 1 0 1 % ,甲苯 99% ,邻二甲苯 97% ,乙苯 95% ,对二甲苯 1 0 0 %。方法用于实际岩屑样品的测量 ,获得各含量范围在 0 .0x~ 0 .xμg/ g ;3次平行测定的RSD在 3 3%~ 34%。  相似文献   
727.
固城湖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成分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吉  王苏民  张干 《湖泊科学》1998,10(4):63-70
通过江苏固城湖GS1钻孔中可溶有机质成分的全面分析,揭示了可溶有机质中正烷烃,脂肪酸,醇类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与剖面变化特征,探讨了该湖泊生物输入状况,沉积环境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研究表明,固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以外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湖区12.2kaBP以来古气候总体呈升温趋势,并且暖期对应于湖泊内源藻类,细菌类的繁盛和湖泊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28.
选取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典型原油及烃源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技术(GC—MS),结合生物标志化合物谱图分析和参数对比,对芦草沟组上、下段原油进行精细刻画、类型划分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原油来源于芦草沟组一段烃源岩,芦草沟组二段原油来源于芦草沟组二段烃源岩.芦草沟组一段和二段...  相似文献   
729.
金属矿床有机质的来源问题是探讨生物成矿作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赋存于石炭系的南京栖霞山多金属矿床,其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与下扬子区上、下古生界烃源岩吸咐有机质以及海相原油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表现在有机质族组成、三环萜的w(C  相似文献   
730.
金属矿床有机质的来源问题是探讨生物成矿作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赋存于石炭系的南京栖霞山多金属矿床, 其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与下扬子区上、下古生界烃源岩吸咐有机质以及海相原油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表现在有机质族组成、三环萜的w(C23)/w(C21)比值、三萜w(Ts)/w(Tm)比值、w(γ-蜡烷)/w(C31αβS-升藿烷)比值以及甾烷系列的不同上.相反, 流体中的有机质在诸多方面与寒武系碳酸盐岩(矿床的矿源层之一)的晶胞有机质类似, 两者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