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61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1748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8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991.
长江源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源区的火山岩包含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形成及演化的全部信息,其年代学研究对查明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长江源区新生代的火山活动划分为3期:第Ⅰ期(40.1-35.1Ma)火山喷发较弱,形成小范围分布的细粒安粗岩和斑状粗面岩;第Ⅱ期(26.5~17.6Ma)火山喷溢最为强烈,形成大面积厚层黑色气孔状安粗岩;第Ⅲ期(5.5-4.61Ma)由潜火山作用形成球粒状、斑状粗面岩岩丘。长江源区3个期次的火山喷发与青藏高原北部火山活动的阶段性相对应。长江源区新生代火山岩的演化特征为:从早到晚,岩石系列由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演化;岩性由安粗岩→粗面岩演化。  相似文献   
992.
自大哈拉军山火山岩系建组,并确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以来,它在西天山及伊宁地块的地质、成矿作用的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全面分析以往资料和发现中生代鱼化石的基础上,重新厘定大哈拉军山组的时代为三叠一侏罗纪,将对西天山及伊宁地区的构造属性、构造单元划分、发展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大冰期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庄 《世界地质》2004,23(3):252-254,294
大冰期的形成不仅需要气温低,而且需要大量海水转移到大陆上形成冰川。元古代晚期全球规模白云岩建造形成之后,火山作用在洋壳和陆壳上的表现大不相同:洋壳型火山作用是岩浆静静涌出,大量蒸发海水;陆壳型火山作用是猛烈爆发,烘烤碳酸盐岩层产生二氧化碳喷发形成“干冰制冷机制”,使大气降温。洋壳型火山与陆壳型火山共同作用形成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后开始了显生宙。大冰期与生物的演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介入。  相似文献   
994.
AbstractAn incomplete caudal vertebral series (IVPP Vl1309) from the Yixian Formation of late MesozoicJianshangou area of Beipiao,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may represent a new bird. The tail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12 free caudal vertebrae and the most distal 5 caudal vertebrae co-ossified into a pygostyle. The pygostyle is plate-like and slightly curved dorsally. The anterior free caudals are amphiplatyan. The anterior caudal surfaces of the last three free caudals are concave, but their posterior articular surfaces are convex. The pygostyle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appeared flight apparatus during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from Archaeopteryx to neornithes. The pygostyle appeared in most early fossil birds and almost all the modem birds. Although their morphologies are different, they are basically formed by at least four last caudal vertebrae. The specimen V11309 is regarded as a bird rather than a non-avian theropod dinosaur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short caudal vertebrae, numerous pits present on the surfaces of the centra and, a foramen present between the basal part of the fused neural spines, 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Struthio camelus. The discoveries of pygostyles from the therizinosauroids and oviraptorosaurs may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supporting the origin of birds from small theropod dinosaurs. The structure of the pygostyle in specimen Vl1309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Beipiaosaurus (Therizinosauroid) and Nomingia (oviraptorosaur). The most parsimonious interpretation is that these pygostyle-like structures are independently acquired by Beipiaosaurus and Nomingia during their evolutionary process.  相似文献   
995.
东南沿海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和地幔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 ,东南沿海地区从沿海→内陆 (牛头山→闽清→明溪 )新生代玄武岩的年龄逐渐变小 ,具有火山链的特征 ;微量元素和 Sr- Nd同位素特征与洋岛玄武岩 (OIB)类似 ;上地幔具有过热状态和扰动的热结构 ;地球物理具有低的 Vs 异常及提供了在该区下面具有地幔柱的 CT模式 ;火山岩具有较高的 3He/4He同位素比值 ,因此提出了研究区下面存在地幔柱。进一步根据火山岩的热动力学参数 ,从沿海→内陆 ,随火山岩年龄变小 ,火山岩的碱性程度逐渐增加 ,岩浆起源的深度逐渐变深 ,局部熔融程度逐渐变小等特征 ,提出了地幔柱的形成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 ,地幔柱位于俯冲带上面 ,南海的扩张和新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 ,并提出地幔柱成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6.
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形成于119Ma,为碱性玄武岩。该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幔源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橄榄石捕掳晶具有环状裂纹,其Mg^#值介于90.0~93.0之间,平均为91.5;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具有特征的反应边,斜方辉石的Mg^#值介于88.0~93.5之间,平均为90.4;单斜辉石的Mg^#值介于86.0~91.7之间,平均为88.4。捕掳晶的矿物化学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岩的矿物成分特征,这暗示捕掳晶应为寄主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地幔橄榄岩物质,并且反映了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费县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具有地幔原生岩浆的特征,其高,Isr、低εNd(t)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应与断离的俯冲板片(苏鲁造山带中的榴辉岩)与软流圈物质的混熔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于军 《地质学刊》2004,28(1):26-26
由韩国科学与工程技术基金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江原大学和吉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东北亚地区地质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年11月18日~2 2日在韩国江原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英国及非洲等10多个国家从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国代表就地壳演化、板块运动、火山作用、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及3S技术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广泛交流。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也派出了两位同志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派代表参加这样的…  相似文献   
998.
内蒙古石拐中生代断陷盆地形成与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拐中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在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前缘,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受早侏罗世南北向伸展变形作用和晚侏罗世逆冲挤压构造变形作用控制.根据地壳构造变形特点、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不同,把盆地演化分为3个阶段:早、中侏罗世五当沟时期,地壳以伸展变形机制为主,盆地快速堆积,沉积了一套巨厚的含煤碎屑建造;在中侏罗世长汉沟时期,地壳构造变形不强烈,处于稳定湖相沉积环境,沉积一套滨浅湖相的泥岩和淡水灰岩;晚侏罗世大青山时期区内发生了强烈南北向挤压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前陆挤压沉积盆地,形成了紫红色-灰紫色粗碎屑岩.盆地内部岩相变化、沉积建造特点、地层之间接触关系和构造变形特征都记录了地壳构造变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9.
李永飞  王娟 《西北地质》2005,38(1):15-25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羌塘地块南界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中晚中生代火山岩。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由拉斑系列大洋玄武岩(MORB)和钙碱性系列岛弧玄武岩(IAB)、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拉斑系列的洋中脊玄武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的标准化配分型式,明显不同于N—MORB玄武岩,而具有岛弧型的MORB特征(Ta、Nb的相对亏损),说明其成因与岛弧环境有一定联系。本区钙碱性系列的岛弧玄武岩(IAB)、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在Hacker图解中,微量、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上显示出岩浆同源性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分布的大洋玄武岩、岛弧玄武岩厘定,推断班公湖-丁青缝合带在晚中生代期间可能发育过一个完整的有限洋盆,这将对于进一步研究羌塘地块与其周边各地体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信阳基性麻粒捕虏体及其华北南缘早中生代下地壳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信阳早中生代火山角砾岩中高压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主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组成及计算的温压条件和岩石物性结果。这些基性麻粒岩主体为具细粒变晶结构的石榴石 单斜辉石 斜长石 角闪石±碱性长石±石英±钛铁矿组合,其中可见残斑单斜辉石±石榴石组合。它们的全岩化学成分相当于橄榄拉斑-石英拉斑玄武岩,具LREE平坦到富集的稀土配分形式(LaN/YbN=0.98-9.47),且Eu异常不明显(Eu/Eu=0.95-1.11)由细粒变晶矿物组合所计算的温压条件是765-890℃和1.25-1.59GPa(相当于存在深达52km的厚地壳)。麻粒岩的计算波速(Vp)和密度(D)分别为7.04-7.56km/s和3.05-3.30g/cm3。全岩143Nd/144Nd测试值为0.512267-0.512700,εNd(T)为-5.72至 1.01,Nd模式年龄(TDM)为1.8-1.9Ga。由这些高压基性麻粒岩所反映的华北南缘早中生代下地壳,其初始物质可能形成于早元古代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并受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影响。它们在晚第三纪玄武岩喷发前大部分发生了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