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7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1375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585篇
地球物理   697篇
地质学   3792篇
海洋学   50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39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01.
邯郸磁山井水氡异常与华北两次中强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6.1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邯郸磁山井水氧值都出现趋势性高值异常变化。应用水氧异常的滑动平均值和从属函数的判定方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磁山井水氧值的中期异常与华北地区的这两次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出现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40~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75~10kaB.P.)中的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第3阶段的晚期(MIS3a),已有测年记录的冰芯、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沉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7种记录指示我国各区域的湿润程度即降水量高于现代,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尤为显著.西部和华南地区的温度明显高于现代,但较多的孢粉研究者认为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温度略低于现代.降水量的增加对内陆水系的合并和外流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等产生重大影响.渤海西侧、长江三角洲南北与珠江三角洲南部出现重大海侵,当时海平面高度仅低于现代海平面8~10m.当时暖湿气候与海侵的主要动力是岁差周期导致的中、低纬度太阳高辐射所提供的热力促使冰盖消融萎缩,海洋扩涨,青藏高原热低压增强,吸引季风降水,中、低纬度区海洋加热蒸发,增强夏季风与西风环流的水汽含量导致我国全境暖湿.高分辨率的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记录和南京汤山洞穴石笋记录表明气候有许多百年级高频振荡波动,不是稳定暖湿,要作更深入研究才能说明其表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南海西部围区中特提斯东延通道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_2,T_3~1,T_3~2,T_3~3,J_1-J_2,J_3-K_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水河盆地在三叠纪受印支运动影响完成了从海到陆的过程,之后不再出现海相沉积,中特提斯不可能从红河裂谷带进入南海。在新加坡所见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浅海至陆相沉积代表古特提斯的残余海,到中侏罗世完全消失。早侏罗世时期在印支半岛南部出现的近南北走向的海湾可能经过泰国湾与当时的滇缅海相通;但是这个海湾浅而短暂,滇缅海能否从这里进入南海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中特提斯的通道。在南海西部围区,迄今已证实的中生代洋壳碎片(蛇绿岩套)和深海沉积仅见于南部Woyla—Maratus—Lupar一线及其附近。这套延伸2000余km,从洋壳、深海到浅海岩相齐全的岩石所代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世大洋应是中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中特提斯东延而最可能是走南路,即从班公一怒江带南下之后,经Woyla线穿过苏门答腊岛,绕加里曼丹岛南缘到Maratus线,向北再经沙巴到Lupar线,在沙捞越北部或纳土纳岛附近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104.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21世纪全球地学研究的新热点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批准启动了 IGCP44 7-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和地球演化项目 ( 2 0 0 1~ 2 0 0 5 )〔1〕。本文简要地回顾了臼齿碳酸盐岩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臼齿碳酸盐岩是一种具有类似大象臼齿的肠状褶皱构造的岩石 ,具有特殊的时限范围 (中 -新元古代 )。试图解释其成因和可能用于古大陆地层对比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们是解决前寒武纪生物学和地球化学事件的关键。臼齿碳酸盐岩的发育和衰退关系到地球生命起源和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的突变。 87Sr/86 Sr年龄同位素测定证明 ,微亮晶 (臼齿 )碳酸盐消失的时限很可能为75 0 Ma。另外 ,中 -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具有重要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05.
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潜穴化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鹏举 《地质论评》2003,49(5):522-524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中发育有大量的潜穴化石,潜穴产于常州沟组中部的泥质粉砂岩中。潜穴呈个体较大的直管状,垂直层面保存。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遗迹化石,表明在距今近1800Ma前就已出现古老的后生动物,这对于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华北燕山裂陷槽中元古代的深水沉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燕山沉降带中元古代的沉积相,有关学者大多定位于以滨海-浅海相为主体。根据在冀北地区的研究,于中元古代团山子组、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中发现大量深水沉积,主要有硅质页岩、含锰页岩、深水浊积岩及各种碳酸盐岩溶解相的系列沉积等。这对于深入研究燕山裂陷槽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由牡丹江断裂、敦-密断裂、依-舒断裂和大和镇断裂所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合煤、含油气盆地。该盆地群的中新生代成盆过程以脆性伸展为主,发育断陷或裂陷层序,而坳陷层序(热沉降层序)不发育。古构造发育史、盆地沉降史和伸展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群普遍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断陷期)-盆地衰减、抬升剥蚀-后期快速沉降-稳定衰减(或抬升剥蚀)。区内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分为涉及全区的中生代陆缘断陷期(J3-K1)、第一构造反转期(K2-E1)、新生代陆内裂陷期(E2-E3)和第二构造反转期(N)4个阶段,反映了两大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构造演化特征一方面为油气的多期成藏提供了盆地动力学条件,另一方面改造或破坏动、静态地质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其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建(构)筑物沉降变形测量等级确定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给出在不同工程要求条件下观测中误差的取值范围;同时对基准网、观测网点位的布设与观测提出了要求;指明在数据处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论述了高精度推求正高的两种方法 ,并对正高精度的推估及其在模型上的试算也作了讨论 ,对于海拔为 5 0 0 0m的高山 ,正高的误差一般不超过± 1 0cm ,这与距青岛水准原点达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 (原 )处正常高的精度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的地质构造具有六大个性特征:(1)微陆块与其阐的造山带形成镶嵌结构;(2)微陆块和洲级板块一样走完了板块运动的全过程;(3)微陆块虽分散。但在构造活动中仍为一相对独立的地质单位;(4)地质演化具多旋回性;(5)海西期可能出现过一个海西地台;(6)喜马拉雅期中国构造一地貌以及深部结构构造梯级大分化。在地史演变中,无论是微陆块的裂解和漂移。还是经由其间之裂谷或小洋盆的消亡而次第粘结,都缺乏相对统一、量级较大的能量,其本身的动力量级远次于洲级板块。中国沉积盆地经历了从加里东到喜马拉雅多期次和互有交叉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根据盆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将中国沉积盆地的构造类型划分为六大类;以前寒武纪陆块为基底的多旋回构造联合体盆地;以海西地台为基底的多旋回盆地;以特提斯各微陆块为基底的被动陆缘构造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新近纪活动陆缘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