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04篇
地质学   1287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唐渊  刘俊来 《岩石学报》2010,26(6):1925-1937
青藏高原隆升、周边地貌形成是新生代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的重要响应。在滇西北地区发育了一系列由晚新生代(上新世以来)活动断裂所控制的盆地,例如宾川盆地、洱海盆地、鹤庆盆地、弥渡盆地等。宾川盆地是近南北向程海左行走滑断裂在走滑剪切作用下产生的北西向正断层和北东向走滑断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较大的拉分盆地。洱海盆地是由两组陡立的共轭张剪性(Transtensional)断层组限定的,为一伸展断陷盆地,总体上反映了近E-W向的区域伸展。滇西北地区发育的其它晚新生代盆地,如弥渡盆地、鹤庆盆地、剑川盆地等,也为区域走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所控制,并且这些分支断裂在区域上为一组NE-SW和NW-SE向的共轭正断裂,反映了该区域近E-W向的伸展。将藏东南三江地区发育的活动断裂按照其走向分为三组:(1)NW-SE走向的断裂,如红河断裂、无量山-营盘山断裂等;(2)近N-S向断裂系,以程海断裂、小江断裂等为代表;(3)NE-SW走向的断裂,如丽江-剑川断裂、鹤庆-洱源断裂和南定河断裂等。这些断裂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断裂活动性或者是走滑性质或者是伸展属性,它们的组合型式也揭示出藏东南三江地区在上新世以来表现为近E-W向的伸展。区域上,在藏东北部地区发育的断层构造组合普遍反映了以近E-W向挤压为主导的应力场。推测这一现象为上新世以来藏东地区上地壳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做顺时针旋转所致,区域上受印度-欧亚会聚过程中印度板块顺时针旋转诱发的差异性应力场制约。  相似文献   
152.
黑龙江萝北地区黑龙江杂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牡丹江断裂以东,并沿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萝北地区金满屯太平沟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头道沟的混合花岗岩的锆石进行LA-ICP-MSU-Pb定年研究,获得两组较好206Pb/238U年龄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6.0±1.0Ma(n=15,MSWD=0.89)和227.1±1.4Ma(n=11,MSWD=1.3)。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混合花岗岩显示了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洋壳俯冲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时期的产物。含云母绿帘角闪岩256.0±1Ma的年龄是其变质时代,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中早期的热事件;而混合花岗岩227.1±1.4Ma的年龄则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即将结束的热事件。结合佳木斯地块上出露的同碰撞火山弧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推断出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松嫩地块之间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和随之而来的陆陆碰撞作用发生在约317~220Ma之间,黑龙江杂岩主体的形成时代为海西晚期到印支期,而其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256Ma之前。  相似文献   
153.
康志强  许继峰  王保弟  陈建林 《岩石学报》2010,26(10):3106-3116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首次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缘的去申拉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主、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去申拉组火山岩主要包括亚碱性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主体为中钾钙碱性系列;其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右倾型,少数具有较平坦的配分模式,无Eu异常;具有低Sr、高Nd(εNd:0.32~5.29)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暗示其为俯冲带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去申拉组火山岩代表了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盆沿拉萨地块北缘南向俯冲消减的产物,从而为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4.
华南地区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构造角度上,现今的华南地区可以分为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从成冰纪(南华纪)开始,由于受基底性质和构造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华南地区的沉积演化出现了分异,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充填序列。总体上讲,扬子地块主体属于克拉通盆地,其多数时期为陆表海和局限浅海环境,构建了稳定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和广泛分布的黑页岩沉积;而华夏地块处于构造活动环境,早期火山活动强烈,属于裂陷盆地,未形成统一的碳酸盐台地沉积,以陆源碎屑沉积充填为主体。两者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决定了两个地区油气基本地质条件的差异:扬子地块具有丰富的烃源岩、良好的储集层以及封盖层的先天条件,而华夏地块没有较好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因此,在针对以早古生代地层为目的层的油气勘探工作部署时,应优先集中在扬子地块区。  相似文献   
155.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九十道班组之上,其上被晚三叠世结扎群甲丕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主要岩性为灰绿—灰紫色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及流纹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紫红色岩屑砂岩及细砾岩,其特征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相似,具陆相喷发-沉积特征。区域对比在北羌塘地区具有独特地层特征,可与四川峨眉山玄武岩地层进行对比。而区域上该地区晚二叠世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未发现陆相火山岩出露,本文建立正式地层单位扎青组,以供参考,其时代暂归晚二叠—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56.
牡丹江地区出露的黑龙江杂岩是由变质基性岩、泥质片岩、大理岩和变硅质岩系列组成的类似于蛇绿岩层序的构造混杂岩,代表了佳木斯地块西南缘碰撞增生的产物.钠长石和绿帘石变斑晶中共生的矿物组合(钠云母+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的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表明,黑龙江杂岩的峰期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320~4800℃,p=800--1600MPa,为典型的绿帘-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黑龙江杂岩带中泥质片岩所含的多硅白云母单矿物给出的~(40)Ar/~(39)Ar坪年龄为164.9Ma±0.5Ma.根据白云母中K~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350~430℃)接近于得到的黑龙江杂岩的峰期变质温度,可以认为~(40)Ar/~(39)Ar坪年龄指示了这期高压变质事件的年龄,也证实了黑龙江杂岩带中普遍存在一期中侏罗世末期的变质-热事件.  相似文献   
157.
在对老柞山矿床地质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开展了进一步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富Sr、低Ti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闪长玢岩具偏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特征。岩石样品均呈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 Ta、 Ti等高场强元素( HFES)的特征,显示了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相似的属性。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矿床具中低温(125.6℃~324.5℃)、中浅成(1.0~7.1 km)成矿的特点。与成矿有关岩浆岩显示幔源岩浆特征,可能是地幔交代作用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结合区域上同时期的火成岩时空展布认为,老柞山金矿床成矿可能分别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北向俯冲作用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8.
基于地块图斑单元的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充分利用土地调查、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土壤普查、农业普查等成果和资料信息,以地块图斑为分析单元,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数学模型分析为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整体处于由低层次的不均衡逐渐向高层次的均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9.
正在华北大地北部,有一座气势宏伟、人文荟萃、景观壮丽的山川,它东西绵延250余公里,犹如一条莽莽巨龙横亘塞外,傲立天地,它就是被人们誉为"天下之脊"、"人天北柱"、"绝赛雄山"的恒山。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它坐落在山西省北部的边塞地区,整个山脉西衔雁门,东扼紫荆,南障三晋,北瞰云代。恒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数亿年演化,造就"天下之脊"的浩瀚与伟岸;恒山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五百里锦绣山  相似文献   
160.
柴达木盆地北缘之全吉地块花岗质岩体大量发育,具多期次多阶段特征。通过对全吉地块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发现该区花岗岩有4次侵入,侵入时代分别为早奥陶世(471~476Ma)、中奥陶世(459±5Ma)、早志留世(423±4Ma)和中泥盆世(366±2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4期花岗岩均具典型的钙碱性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轻度亏损、Eu轻微负异常—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2O、Rb、Ba、Th等相对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Zr及Yb明显亏损,除第4期岩体即具I型,又具S花岗岩特征外,其它各期次均属I型花岗岩,总体显示岩体具壳源特征,为板块碰撞前消减地区花岗岩,研究推测,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第1、2组年龄为全吉地块与柴达木陆块碰撞的时代,第3组年龄反映了深俯冲地下的板块由于拆沉而折返的时代,第4组年龄为碰撞隆起后造山带伸展、滑塌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