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548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地朝着一种临界状态演化,该文运用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建立了楔状体临界锥顶角数学模型,文章还对楔状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2.
浙江省滑坡灾害预警预报的降雨阀值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根据浙江省降雨的特点,将降雨分为台风降雨和非台风降雨,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区域性滑坡灾害与台风区和非台风区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有效降雨量模型;得到了浙江省区域性滑坡发生的临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阀值,为实时时间预警提供了定量依据;将滑坡灾害的空间易发性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结合确定了滑坡灾害的空间预警区划指标和等级;最后初步研究了滑坡发生的滞后时间。  相似文献   
43.
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3,28(1):31-40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4.
泥沙起动判别标准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现有起动标准的不足之处。在制定起动标准时,不但要考虑水流条件,还必须考虑泥沙颗粒在床面的相对位置。对同一粒径的泥沙颗粒,其起动条件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位于一个区间,它随颗粒在床面的相对暴露度而变化。根据力学原理,推导了泥沙颗粒起动时的临界无量纲切应力公式,并对其系数取值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同一粒径、在同一起动状态下,泥沙颗粒的起动临界条件并非一个常量。并从理论上分析得到了临界值的范围,对个别及少量起动,其无量纲临界切应力为0.021~0.042及0.041~0.062。  相似文献   
45.
笔将复杂性理论及非线性科学与矿床地质学相结合,对我国扬子古陆周缘6个矿集区的基本范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指出,成矿系统总体上是开放、远离平衡、时-空延展的动力学系统。它们具有复杂性和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并且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相似文献   
46.
张鲁渝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6,27(11):1902-1908
对Abdallah I.Husein等人提出的Monte Carlo搜索技术进行了改进;(1)增加了若干条几何合理性条件;(2)增加了防止节点重合的机制;(3)通过确定滑面段旋转角的上、下限,使其能够适用于上凸型滑面;(4)增加了节点数调整机制,以使搜索到的临界滑面更光滑。算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不但保持了原方法的优点,而且更实用,临界滑面的自动搜索变得更为可靠与稳定,并将此算法纳入到自主研发的ZSlope边坡稳定分析软件中。  相似文献   
47.
北京市泥石流灾害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降雨是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文章根据北京市历史上泥石流灾害发生时的前期雨量与当日激发雨量,建立了临界雨量判别模型。通过对北京地区泥石流灾害与降雨频率的分析,计算了不同时段的临界雨量;经验证明,计算结果是可信的。基于灾害与降雨频率分析来确定北京地区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是一种新的尝试。该方法可用于计算不同泥石流沟道发生泥石流的临界雨量。  相似文献   
48.
一个双波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元  唐锦赟  伍荣生 《气象学报》2007,65(5):733-743
当地形次尺度强迫的作用与显式的经典动力作用效应相当时,地形重力波拖曳力对于环流的维持,以及动量和热量通量输送的动力效应变得十分显著。这种地形次尺度拖曳作用项可通过参数化的方法,在动力方程中加入额外的小项而引入数值模式。目前成熟的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法,如第1代基于线性单波理论的参数化方案;以及侧重考虑了临界层作用等因素对拖曳力的额外贡献的第2代参数化方案,都无法有效表达风速垂直变化引起的波动应力随高度变化的特征。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给出了一个双波参数化方案用于计算地形重力波拖曳中由线性自由传播重力波造成的波动应力的垂直分布。通过二阶WKB近似,它对由风速垂直变化引起的对波动应力的选择性临界层吸收过程和经典的临界层吸收过程做了显式处理;而在不发生临界层吸收现象的地区,则用两个单波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应力的传播,并利用波饱和标准进行应力耗散。进一步地在真实地形(以大别山地区为个例)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在不同理想风速廓线以及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纬向平均风廓线下对波动应力垂直分布的计算,证明该方案确实能有效地给出应力随高度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9.
滑坡临界暴雨强度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介绍了几个主要暴雨滑坡集中区的临界暴雨强度,分析了各地临界暴雨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指出前期降雨对滑坡滑动是否有明显影响,取决于滑体岩土性质及滑坡形成机制等多种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0.
邬金华 《矿物学报》1998,18(3):292-297
在偏光显微镜的锥光系统中,垂直二轴品光率体─—圆切面与光轴面交线的切面干涉图此处定义为临界干涉图。结合球面和平面解析法可以证明,这种干涉图消光影一般为双曲线形,但具体形状与晶体2V角及从0°位置(光轴面平行上或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旋转的角度有关。它与已知其它切面干涉图的最大区别是,当晶体从0°位置旋转45°时,消光影为一条与目镜横丝或纵丝夹45°角的直线,它到视域中心的距离随晶体2V角的减小而加大,因而在特定物镜数值孔径和晶体折射率的情况下,只有较大2V角晶体的这条消光影才会处在视域之内。在观察橄榄石和角闪石晶体临界干涉图时证实了它的上述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