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617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地面反射信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遥感方法。对浮冰,大穿透能力和大规模表面覆盖的L波段信号能打开类似累积速率的积雪特征的新局面。文章在理论上研究了来自浮冰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的反射,导出反射信号模型。结果表明,信号尽管复杂,但对雪面(和交界面)粗糙度和类似累积速率的永久积雪参数有意义。对来自复杂信号的极具价值的信息,导出卫星持续接收期间聚焦在地面区域的过程。从测量原则上应该能分别推导表面和积雪参数。  相似文献   
952.
陈盛原  叶华洋  张伟锋  韦未 《岩土力学》2020,41(9):3077-3086
为了寻求路堤荷载下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简便方法,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桩侧摩阻力分布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式,根据桩长与临界桩长的大小关系,结合桩?土?垫层三者在交界面上的应力与压缩变形协调条件,运用单位元法推导了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沉降计算公式,并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下卧层的沉降量。结合工程实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理论方法计算的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量与现场实测沉降结果吻合较好,证明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且能较好地反映路堤荷载作用下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临界桩长范围内,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了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能力;此外,由于桩侧负摩阻力对桩体有拖拽作用,桩身轴力在桩体中性面位置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和运用临界桩长和中性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大量的地震现象总结和地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得知地震的共性主要有:具分带性及与断裂相关性,有多震层,震区深部常有高导低速层,与水关系密切,主震时短具突变性,部分动植物生长异常,地形地貌变化,出现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气象等异常。这些特征总体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与断裂相关,断裂的形成又是岩石性质与力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二是与水相关。主要从断裂降压与水相变两个方面研究,进一步完善岩石圈中断裂降压与水二级相变时临界奇性耦合触发地震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的临界奇异性致震说。(1)由于脆、韧性断裂(或带)降压和聚水,致使地壳和上地幔局部区域的压力下降和温度上升,使温度和压力同时达到水的临界值,从而引发水的二级相变。(2)在临界点处的水二级相变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奇异性突变,特别是水对固相溶解行为的奇异突变行为,使得地壳和上地幔局部的力学性质突变减弱;同时,二级相变时水CV的突变趋于无穷大,据Mie-Grüneisen公式热压(即热应力)趋于无穷大。断裂降压,造成岩石圈局部温压同时达到水的临界值,水发生二级相变,从而至少在以上两方面的作用下,引发局部水热爆炸而触发地震。(3)地震震级与水发生二级相变时的断裂局部聚水量呈正相关。(4)水临界奇异性会导致许多物理化学性质突变,是地震时各种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动植物生长、气象等异常的根源,也是地震监测的主要指标。(5)初步讨论了地震与热液成矿、油气形成等地质作用之间的关联。(6)这个地震成因理论主要用于壳内强震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954.
基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山丘区小流域防灾对象的雨量预警指标计算方法,首先采用NAM建立小流域半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场次暴雨洪水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率定;根据沿河居民户与河道的空间分布信息,建立洪水水面线-沿线居民户高程判定模型,定位防洪能力最薄弱的居民户,确定成灾水位,以水位流量反推法推算防灾对象的成灾流量;采用模型试算法计算临界雨量。以南高而、柳埠东两个小流域为应用实例计算其临界雨量,并采用1995~2014年的75场降雨为验证数据系列,将计算的雨量预警指标与实际灾情对应的雨量记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临界雨量准确率在80%以上,能较好地应用于山洪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955.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是一种油料作物,其对土壤养分要求低,因此适合在我国北方风沙区推广种植,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然而在采收过程中对土地的扰动,会潜在增加农田风蚀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油莎豆残茬的生态效益进行探究与评估.基于野外集沙实验和风速廓线测定实验,对油莎豆与梭梭间作未采收、油莎豆纯作留4垄采6...  相似文献   
956.
利用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鄱阳湖东岸70 m铁塔涡动相关观测资料,应用Martano方法和TVM(Temperature Variance Method)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地表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通过代回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风廓线关系计算摩擦速度,以验证与实测摩擦速度的一致性。速度和温度标准差的归一化拟合线分别与Panosky等和Tillman给出的曲线趋势一致,表明该站观测数据总体满足近地层相似性。Martano方法计算结果随季节变化较大,春夏季的粗糙度是秋冬季的6.3倍;陆面方向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分别为来自湖面的2倍和10倍;Martano方法比TVM方法对季节和方向的敏感性更强。Martano方法计算得到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对摩擦速度造成了约9.9%的高估;而TVM方法对摩擦速度造成了约32.8%的高估;Martano方法计算的摩擦速度和观测值的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957.
当隧道施工穿越喀斯特地貌发育区时,隧道应与溶洞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隧道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为探究隧道与岩溶的临界安全距离,综合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试验方法,基于强度理论,建立不同部位充填溶洞(顶部、底部、侧部)临界安全距离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隧道与环向不同位置溶洞临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环向不同位置溶洞与隧道间的临界安全距离数值模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围岩级别、溶洞水压、溶洞尺寸对临界安全距离的影响规律和显著性。结果表明:隧道与环向不同部位溶洞间的临界安全距离均随围岩级别、溶洞水压及溶洞尺寸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可排序为围岩级别>溶洞水压>溶洞尺寸;结合试验结果的非线性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临界安全距离预测公式;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阳宗隧道项目来验证临界安全距离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958.
以水富市罗岩上硬下软型危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地质测绘,查明危岩岩体结构形态特征,分析其不利组合及可能存在的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岩体质量分级及临空岩体承载力分析,对鼓胀式、倾倒式两种不同破坏模式下临界凹槽深度进行反算对比。结果发现:本研究实例上硬下软型危岩失稳主要受后缘高角度结构面控制,鼓胀式失稳时所需的临界凹槽深度较倾倒式更小,更易发生失稳破坏,危岩防控应首先考虑鼓胀式危岩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959.
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青松  陈晓辉 《中国沙漠》2007,27(4):534-538
应用粗糙边界层中阻力分解规律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描写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给出:地表土壤的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呈指数依赖关系,即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大,临界侵蚀风速呈指数增加。这一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理想盖度和警戒线盖度两个概念,并给出了它们在评价环境良好程度和环境破坏程度方面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0.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存贮-释放及其临界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8,28(3):354-360
确定了黄河下游河道处于泥沙存贮-释放临界状态的水沙临界条件。当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31.68 kg/m3,或者来自中游多沙粗沙区场次洪水来沙量小于4 543×104 t,下游河道将由泥沙存贮状态变为泥沙释放状态。当河口镇以上清水区径流占场次洪水总径流量比率大于0.70时,也会由泥沙存贮状态变为泥沙释放状态。场次洪水泥沙输移比随洪水平均流量的增到而增大,流量为4 000 m3/s(相当于平滩流量)时达到峰值,此后有所减少。这表明,平滩流量时泥沙存贮最少,低于平滩流量和高于平滩流量时泥沙存贮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