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贵州肇兴侗寨为案例地,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采用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3个维度审视多元权力主体的“物质-关系-情感”联结以及与旅游发展的自洽性。结果表明:1)物理空间在权力主体的更迭下得以重新规划,有助于劳动力的回流。村寨的原真性在规制的约束下得以维护,但建构的景观符号是对民族村寨的错位表达。2)对于社会空间中的冲突,当地居民采取退让不退出的策略与管理者达成空间错时使用与管理默契。威权人物寨老成为消解分歧、推动社会关系巩固与凝聚的代表。对游客及外来经营户的让渡与周全,体现了当地居民开放包容的待客之道与处事哲学。3)意义空间通过当地居民对节事、文化的情感注入,对文化惯习的传承、对乡约的承继、对怀旧物的回忆与想象得以再生产。对于处在发展上升期的民族村寨而言,多元权力主体会基于利益的共同性与社会关系的粘连性考虑,做出符合当地旅游发展与自身容纳限度的调适与让步,来适应旅游发展带来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42.
樊杰 《地理研究》2019,38(10):2373-2387
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可持续地理格局的基础理论。从地理学对地理过程的重复、预测、调控、优化的讨论入手,阐释了空间治理体系是现代地理学用于调控和优化可持续地理过程与格局的重要途径。采用生态-生活-生产等三生空间构成的地域功能空间结构呈现的时空演变特征,表达了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有序性法则,阐释了地域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同一地域单元各类功能及不同单元之间冲突最小化、地域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有效传导、以及长时间尺度综合效益最大化等空间组织目标。从可持续性出发,建立自然要素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四大属性的概念,并通过四大属性集成构成自然承载力,分析承载力的原值、余量和潜力在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形成自下而上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从新空间均衡出发,基于承载力、融入位置和空间结构参量后构成的地域功能适宜性,形成自上而下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进而讨论了集成两种方法形成的主体功能区具备的对空间组织与规划的基础价值和战略价值,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区划、战略、制度和规划用途分离及相互关联的新思路。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线、以空间降尺度传导主体功能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关键约束参数为空间结构控制性指标,讨论了数据库与地域功能谱系、功能和尺度依赖的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模型库、“三区三线”的建构框架,论证了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途径,提出地理学应着力加强大、中空间尺度(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技术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3.
城市土地配制利益博弈及其法律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利益博弈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分配形式和调节手段日渐多样化,利益分配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44.
45.
胜坨一区位于胜坨油田西部,是一个在胜北断层控制下所形成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油田,油气含量丰富。为了研究胜一区沙二段1砂组的砂体微相,主要采用岩心分析、粒度分析、测井相标志、地震相标志等方法。研究表明:沙二段1砂组主要为滨浅湖滩坝沉积,根据岩性、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等可划分为坝主体、坝侧缘、滩脊、滩席、滩间洼地5种沉积微相。基于测井曲线变化和岩心相特征,将胜一区沙二1砂组划分为5个准层序。在典型单井相、连井相分析基础上,得出平面相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模式。胜一区沙二上1砂组砂体沉积主要受物源、地貌、风力场和水深综合控制。此次研究有助于油田的后期开发,为实现油田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相似文献   
46.
我国实行“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民根据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取得土地的经营权。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主体界定不清,农民没有稳定可靠的权利,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导致农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现行农  相似文献   
47.
在东营凹陷南斜坡的沙四段地层中,常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沉积.详细观察表明,这些滩坝砂体在垂向上常发育较为对称的高频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且对滩坝砂体的沉积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高频基准面的变化与米兰柯维奇轨道气候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单砂体规模的滩坝砂体在平面展布上又有着明显的对称性.这些都表明滩坝砂体主要沉积在湖平面升降转换的相对稳定期,同生断层活动产生的陡坎或隆起会有助于滩坝砂体的富集.可根据滩坝砂体的垂向沉积序列和组合方式来判断滩坝主体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48.
海洋国土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国土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在全国开展的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工作中也是重要的工作地域之一.但无论从自然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海洋都具有其独特的特性,要求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工作与有所不同.文章从区划指导思想、区划类型、区划范围、区划指标体系、区划分区和区划管理六个方面讨论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特殊性及要求,并从整体上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9.
根据大连市区域发展现状,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大连14个县市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大连市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旅游度假区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大连市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和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0.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征地难”、“交地难”已成为制约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一个“瓶颈”,因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问题引起群众拒绝交地或群众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次解放思想再教育、再讨论活动中,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当前征地工作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改革征地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