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王丽凤  刘杰  赵金贵  赵静 《地震》2013,33(4):238-247
本文基于日本GEONET的GPS观测资料, 对日本2011年9.0级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日本9.0级地震使中国大陆出现了显著的同震位移, 几乎对整个中国大陆都有影响。 位移量在中国东北地区最大, 接近甚至超过该地区的年运动速率。 震后1年观测到的形变基本上可由沿着断层面的蠕滑进行模拟, 粘弹松弛的贡献不大。 根据所得到的震后蠕滑模型, 震后1年形变所释放的能量等同于发生一个8.7级地震, 其影响主要在东部地区, 最大位移约为年运动速率的30%。 预测在未来2年, 该地震的影响范围将逐渐减小。 地震造成的粘弹松弛在未来50~100年的尺度上, 对东北地区有拉张效应。 日本9.0级地震整体上起到了卸载中国大陆在板块间挤压过程中所累积应变能的作用, 因此该地震发生后的几个月, 中国大陆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震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3.
1950年8月15日西藏发生8 6级巨大地震.经重新测定这次巨震序列的震源参数,推断出西藏察隅M8.6主震的震源断层,结合余震分布、极震区分布、震源机制、地震条带和活动断层相互验证了震源断层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4.
利用1965~2012年云南地区的181次地震序列资料,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关系式分别为:b值截距法Mmax=-0.44+1.03Mb±0.4;最大后续余震法Mmax=-0.23+1.00Mm±0.4;主震震级估算最大余震法Mmax=-0.71+0.89M±0.4;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差法:主震震级在5.0~5.9级之间,Mmax=M-1.2,在6.0~7.9级之间,Mmax=M-1.0。用这4种方法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地震和2012年9月7日彝良5.6、5.7级地震序列中的最大强余震进行估算,结果符合较好。统计结果显示最大强余震发生在主震后前3天的比例高达60%,这一结果可为最大强余震的时间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分段与强震活动div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和侯马——渭河段;河北平原地震带划分为三河——涞水段、唐山——邢台段和安阳——成武段;郯庐地震带划分为开原——辽东湾段、渤海段、潍坊——嘉山段和嘉山——广济段;银川——河套地震带初步划分为银川段和河套段.同时,对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及其与东秦岭——大别地震带的关系,地震带不同区段存在的主震型和多震型特点,以及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6.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d-small earthquakes in Italy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January 1 to April 5,2009 shows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foreshocks before the moderate L'Aquila earthquake of April 6,2009.The enhancement of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their concentrating tendency to the future main shock have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case for digging methods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with foreshocks.  相似文献   
117.
1936年4月1日广西灵山县东北M6 ?地震震源参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收集了1936年4月1日2时至3时(UTC)全球168个台站的仪器记录, 根据1936年4月1日广西灵山县东北部M6 ?地震的宏观震中(22.5°N,109.4°E)和计算所得各台站初至P波的到时残差,将168个台站的数据与灵山主震进行关联或相关性分析.最终有13个台站的数据与灵山主震关联成功,其中7—8个台站的到时数据参与了定位计算.分别利用我国国家测震台网的常规定位方法和技术以及ISC的定位方法和技术对灵山主震进行重新定位,两种重定位方法得到的灵山主震震中相距47.6 km,经过比较,我国国家测震台网的定位方法和技术更适合灵山主震的数据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