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81年,1—5月,海丰梅陇地区连续发生一些小地震,截至5月底止,总计达1764次,其中M_L≥1.0的为477次,M_L≥2.0的为15次,最大震级为M_s=3.9。 据三分向梅陇地震台及三个单分向流动地震台测定,震中分布在海丰梅陇东南3.5—6公里的联安公社坡平一带。震中密集区长轴平行于海丰-梅陇断裂,沿北东向展布,长约5公里,短轴呈北西向,宽约3公里(图1)。震源深度为3—7.5公里,而90%的震源集中在深4.5—6.5公里处(图2)。震源体小,深度浅,不易积累大的应变能,这是小震群的一个明显特征。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过浦贤认为震群是发生在地应力  相似文献   
62.
本文简要地给出了1974年5月11日云南省永善-大关7.1级强震前(?)、(?)波平均速度比Vp0Vs0前兆异常变化的一些主要特性:(1)7.1级强震前八年零五个月期间波速比Vp0/Vs0明显减小;(2)Vp0/Vs0在异常过程开始之前达到一个极大值,在异常过程结束时又取同样的极大值;(3)经过长时期、大面积的减小之后,波速比Vp0/Vs0先在距震中较远的地区内回升,然后才在震中区内回升;(4)5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异常过程的初期及末期,且各自对应着波速比的临时短期增大;(5)波速异常区的定向与强震的震源机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文章对所得结果作了一些简单的讨论,并指出了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断层附近强地震动半经验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断层附近的强地面运动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基于云南施甸5.9级主震和余震强震观测记录和本文提出的移动窗技术对断层附近的主震记录进行了分析识别,发现大震的Asperity(凸凹体)与小震在时程和Fourier幅值谱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从理论上,可以解释为这种小震视为大震Asperity的“种子”,大震的Asperity是由这些“种子”发育而成的。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云南施甸距震中仅为1.1公里的主震记录,同时也提出以断层附近小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64.
从世界上M≥7.5浅源地震伴随的81个余震序列,以及日本及其周围大地震的67个余震序列,确定了古登堡—里克特定律中b值的先验分布。我们假设先验统计总体中的b值服从伽马分布Γ(φ,ζ),其中φ和ζ分别代表形状和标度参数。对每个序列所得到的b值都与统计总体中的随机采样一致,但有统计误差。在本文中我们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总体分布中的φ和平均值,b_(avg)=φζ。对世界上M≥5.0的余震序列估计的φ和b_(avg)分别是55和1.13,而对D<2.55的余震序列的估计值分别为28和1.22,其中D为主震和余震的震级差。对于日本的余震序列我们得到φ=28,b_(avg)=0.97。蒙特卡罗法的数值检验表明,所估计的b_(avg)相当接近于输入值,而φ却往往比输入值大。那些较小的值,如全球序列的φ=26~31,日本序列φ=20~25,或许比由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更合适些。假设b值的先验分布是Γ(φ,b_(avg)/φ),对一组N个地震,由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b=(N+φ-1)/(N/b_U+φ/b_(avg)),其中b_U是没用宇津所提出的先验分布而用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所估计的值b比b_U更稳定可靠。特别是对于只有很少地震数据时,这里提出的方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5.
2003年5月21日,一次震级为Mw6.8的破坏性地震袭击了阿尔及利亚北部城市阿尔及尔以东40km的布迈德斯地区(图1)。主震持续了约36~40S,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据称有2300人死亡,超过11450人受伤,约200000人无家可归。这次地震推毁及严重破坏约180000幢住宅和6000座公共建筑,评估损失达50亿美元。在阿尔及利亚,震中半径400km范围内主震时有感。北边直到西班牙东南部(包括巴利阿里群岛)、撒丁岛和法国南部地震时也有感。  相似文献   
66.
分析大姚6.2,6.1级间歇性双震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地震活动变化,以类比方法分析了同震型的1976年盐源-宁蒗6.7,6.4级地震序列,1971年普洱6.7,6.2级地震序列,寻求第二主震的前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大姚6.2级与盐源-宁蒗6.7级序列中均出现一组P,S波振幅比为直线的前震;双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20~60d内,出现3,4级地震频度增高与b值、h值偏离余震衰减准同步异常的现象,第二主震临震前数天出现3,4级地震平静,与第二主震时间间隔仅2~9h,相距震中8km内发生3级显著地震。为预测预报间歇性双震序列的第二主震提供了一定判据。  相似文献   
67.
山西是我国华北的强震活动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其中临汾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破坏性大和复发性强的特点,自公元649年至1813年曾先后发生7度至11度地震9次以上.临汾地区自1695年发生10度地震以来,至今已近300年尚未发生大于8度的地震,当地的地下岩层已有较充分的愈合时间,目前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了解和认识1695年临汾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对判断今后可能在该地发生的地震类型具有实际意义.作者收集10余条记有该次序列余震情况的资料,根据地震烈度伤衰减距离,利用经验公式将地震烈度转换成相应震级,编制M—T图,显示出明显的主震型特点.据现有资料,其有感余震持续时间约10年左右,较1303年洪洞11度地震的余震持续4年时间短.  相似文献   
68.
地震类型与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我国14次地震序列的主要地震断层面解和错动性质。结果表明:震群型序列中较强地震的断层面解基本相同,其错动性质或相同或互为共轭错动;双震型序列中两次主震的断层面解明显的不同,其错动性质也有差异,它们的较大余震断层面解分别相似于两次主震的断层面解。在这种情况中,有意义的是第一主震至第二主震中间均有与第二主震断层面解相似的地震发生;主震型序列中早期较强余震断层面解多与主震相同,也有少数较杂乱,总的看来这种一致性劣于震群型序列。最后讨论了不同震型地震断层面解的差异在实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地震视应力及其物理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和哈佛CMT目录,给出全球震级大于5.5级的有能量记录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研究。首先,拟合得到全球浅源地震和不同类型地震平均视应力的大小和范围,验证了前人得到的“走滑型视应力大于倾滑型视应力”的结论;其次,对折合能量和地震矩关系分析得到:正断层型地震的折合能量随着地震矩增大而减小,而对于走滑型和逆冲型地震未得到前人给出的明确结论;对主震视应力和余震视应力的分析比较表明,它们在量值上没有规律性,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地震事件,才能反映出它们之间大小关系的真正物理内涵,因为不同的主震可能对震源区的应力场有不同的影响——造成震源区应力场的应力集中(障碍体模式),大部分余震的视应力高于主震视应力;或使应力场更加均匀(凹凸体模式),大部分余震视应力低于主震视应力。这些结论对地震震源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千岛群岛1995年12月3日择捉岛近海Mw7.9地震有明显的前震活动。用修改的联合震源定位法,我们同时重新定位了前震、主震和余震,从大地震成核过程的观点详细地研究了前震活动。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和它们的震源机制说明,1995年择捉岛近海地震是北美和太平洋板块间的板间地震。它的震源区与1958年择捉岛近海地震(Mw8.3)和1963年乌鲁普岛近海地震(Mw8.5)的震源区重叠。主震发生前9天,第1个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