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统计分析了西昆仑及交汇区1970--2010年148个Ms≥4.5级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地震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复杂性以及与地震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We analyzed 223 earthquakes with M ≥5. 0 that occurred in the Yunnan region during1965- 2014,among which 74( about 33. 2%) had foreshock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foreshock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the most abundant foreshocks occurred in the Lancang-Gengma and Tengchong-Baoshan blocks,which have the most abundant foreshocks in the Yunnan region. The predominant magnitude difference,time interval and spatial distance are 0. 5- 2. 9,within 10 days and within 20 km,respectively.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the mainshock aft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foreshock.  相似文献   
93.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 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94.
粒子群算法在主震断层面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利用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由余震震源参数确定主震断层面的方法,从而克服了常见的Gauss-Newton法对初值的敏感性.同时,讨论了l1和l2范数准则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将该方法用于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断层面参数估计,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许红涛  卢文波  陈明  李瑞青 《岩土力学》2008,29(7):1900-1904
微差爆破实践中,由于延期雷管通常存在延期误差,不能准确按设计延期时间起爆,导致各分段爆破产生的震动可能发生叠加,引起质点振速超标。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微差爆破中,这种因雷管延期误差而产生的震动叠加现象更不容忽视。应用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可得到由于雷管延期误差导致震动叠加后的最大可能放大倍数,以此来评价雷管延期误差带来的危害性,可为工程实践中的爆破网路设计和震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预防强震后可能发生的余震对于保护灾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余震进行一定误差水平的快速判定,对主震与余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取1970年1月1日—2009年9月30日全球范围5—10级地震进行预处理,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方法,对主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关联关系、主震视应力与最大余震震级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可为主震后在一定范围内对最大余震的快速判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7.
岫岩-海城Ms5.4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张萍  谷光峪  高艳玲 《地震》2001,21(1):98-102
应用 P波初动符号资料 ,求解得到了岫岩 -海城 5.4级地震前、主、余震 2 0个 ML ≥ 4.0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 ,该地区的主压应力轴 (P)大多为 NEE- SWW向 ,主张应力轴 (T)大多为 NNW- SSE向 ,P、T轴仰角基本上小于 30°,表明力轴以水平者最多。N轴大多较陡。A、B节面的走向分别为 NWW向和 NNE向。岫岩 -海城地震主要为走滑断层类型。余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与主震相近 ,结果比较稳定 ,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主震震源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98.
99.
西希腊弧(WHA)1899年(Ms=6.6)和1947年(Ms=7.0)两次主震发生之前数十年,震中周围半径100km范围内的前震(Ms≥5.2)发生率,一般可以说是处在加速过程中的。经历较长期水平非常低的前震活动(阶段I)之后,主震前数月前震活动过程以最终的快速加速而达到高潮(阶段Ⅱ),最后的两个月则处于平静(阶段Ⅲ)。这三个阶段与地壳形变和用膨胀模式预测的主震前一些前兆的三个阶段非常吻合。资料与幂次律方程拟合得很好,这与一般的短期前震和建造人工湖出现的情况相似。以前的WHA的强震破裂带位置意味着该弧段的东部是最可能发生下次强震的地方。从1966年以来此处就已进行着地震活动的加速过程,这也与1899和1947年地震之前的情况类似。对比早先地震与目前预料发生的地震在幂次律曲线上的变化,表明后者的发生已推迟了3-8个月。假设长期加速的前震活动是WHA地段地震构造的一个特色,我认为WHA下次破裂的孕育已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在今后的几个月里,该区很可能发生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100.
唐山地震震源深度分布与地壳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76年7月28日到1981年12月唐山地区8935个地震,对其震源深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东北向西南各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都具有优势层,大小地震的优势层也不相同,其分布与地壳结构密切相关,震源深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加深,地震破裂带不但跨越地壳,甚至到莫霍面,在下部构成一个八度多的倾斜底面,上部则随G界面的起伏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