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河床深厚覆盖层勘探取样与试验研究是我国西部水电工程勘察中最常见技术难题之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河床覆盖层厚度较大、成因多样、组成混杂、结构不均,高围堰与深基坑稳定问题突出。为此,作者所在单位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在勘探取样技术与原位测试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为获得原状样而专门研制了单管与双管内筒式锤击取样器,为弥补钻探取样之不足而将可视化技术(如钻孔数字彩电、孔间电磁波CT)与常规物探方法(如地震法勘探、钻孔声波测试)相结合创新性开展原位测试,全面查明了河床覆盖层的组成及结构,开辟了河床深厚覆盖层地质勘察研究的新途径,不仅为河床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提供了前提,而且为高围堰与深基坑稳定问题地质分析、工程评价及设计处理提供了充分可靠的地质依据,可为类似工程地质勘察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212.
东昆仑昆中断裂带乌妥一带分布20多个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残块(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属非典型的蛇绿岩残块(片),是东昆中断带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残留在陆块边缘的洋壳物质,形成于洋中岛弧环境。分布于东昆中断裂带内及其附近,时代上属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213.
地基变形模量对碾压混凝土拱坝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鱼简河水利工程为背景, 在拟定坝址区地质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 建立拱坝与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学力学模型, 应用ANSYS软件研究不同变形模量对拱坝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最大主应力主要分布于坝底部位及软弱夹层附近; (2) 中间软层变形模量的大小对拱端与拱冠应力影响较大; 中间软弱层变形模量小于0.5 GPa时, 其应力差异较大; (3) 当地基为3种材料时, 最大拉压应力不是位于中间软弱层的顶部, 而是位于距离软弱层顶约10~15 m的位置, 这一结论对拱坝优化设计与坝基处理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4.
拱坝坝肩侧裂面的面连通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窗口法对拱坝坝肩不连续面进行描绘测量,对获取的不连续面的产状和迹长进行取样偏差校正和蒙特卡罗模拟,从而形咸三维空间的不连续面网络模型。据工程要求对网络模型按一定带宽进行切割、投影、计算,由此可得到侧裂结构面的面连通率。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坝肩岩体质量评价,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5.
薛冰寒      方宏远      王复明      胡志强  陈建国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4):011-17
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半解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具有降维、网格灵活、严格模拟无限域和无需基本解等特点。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是在整体坐标与局部坐标的比例边界转换基础之上建立的,相似中心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分析计算具有重要的影响,导致在模拟拱坝这种不规则的空间壳体结构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子结构方法,将坝体分为若干满足相似性要求的区域可解决上述问题,以某拱坝为例给出了合理的坝体子结构分区形式,验证了子结构方法的精确性,为建立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的坝体-库水-地基系统的计算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6.
横缝作为高拱坝强度的薄弱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性态至关重要。泸定MS6.8级(面波震级)地震中,大岗山拱坝坝顶顺河向峰值加速度PGA达到586.63cm/s2,坝址烈度达Ⅷ度,是唯一经历近场强震考验及设置阻尼器抗震措施的200 m级高拱坝。依据震后大坝横缝及阻尼器宏观现象和监测原观数据,对横缝及阻尼器工作性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过程中大坝横缝存在开合过程,震后部分横缝存在残余张开,开度增量在-0.05~0.43 mm之间,总体表现为下游侧略大于上游侧,左岸大于右岸,初步分析主要由于横缝高频开合导致灌浆材料部分剥离测缝计无法复位,拱坝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拱坝坝顶3组阻尼器在地震前后两端位移增量在0.32~1.06mm之间,表现为拉伸,其中靠近拱冠梁的16~#横缝位移增量最大。结合测缝计监测成果初步分析,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对降低局部区域横缝开度有一定作用,在主震后的历次余震中阻尼器未见明显动作痕迹。相关成果可为震后大坝安全评估、高拱坝抗震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7.
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与相应地震动输入方法,推导了任意角度下三维SV波斜入射时的等效节点荷载,构建了考虑地震波斜入射的三维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探究了三维情况下混凝土拱坝在地震波斜入射时的地震动响应,应用于Nam Ngum 5重力拱坝-库水-地基系统的地震响应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当SV波斜入射角度逐渐增大时,坝体关键点的顺河向位移、主应力以及动水压力峰值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横河向位移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25°与0°入射相比,坝顶点顺河向位移从0增加至0.15 m,横河向位移影响较小仅减小0.011 m;坝踵点、坝趾点主应力与斜入射角度存在明显差异,当入射角度为25°时,主拉应力与主压应力峰值相较于垂直入射分别增加了1.41 MPa与3 MPa;坝踵处动水压力峰值也在入射角度为25°时达到最大为0.33 MPa与-0.29 MPa;需要在类似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地震波斜入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8.
拱坝-地基三维地震响应分析中大多只分析入射地震波在拱坝-地基系统坐标系方向输入时的地震响应,而事实上,垂直入射的剪切波其振动方向是不确定的,地震波动的合理输入对拱坝-地基系统的地震响应分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拱坝-地基系统在双向地震波输入时不同振动方向对拱坝-地基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双向地震波输入情形时,拱坝位移及应力响应最大值均不是发生在传统方法的横河向或者顺河向,而是与输入地震波相关,所以在研究拱坝-地基三维地震响应时有必要考虑入射地震波振动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9.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由8个地质单元构成,早期被认为是一条古元古代活动带,而后期研究发现该带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为一条复杂的活动带。本次通过对地质调查期间在乌本迪带采集的花岗岩类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不同地质体内花岗岩类的年龄分别为2 549±20 Ma、2 662±33 Ma及2 744±11 Ma,为新太古宙时期的岩浆作用。所有岩体年龄都位于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地壳生长的主要阶段范围内,暗示乌本迪带早期可能为坦桑尼亚克拉通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本迪带自古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是在太古宙地壳基础上进行的,为坦桑尼亚克拉通大陆边缘遭受不同阶段的俯冲作用和伸展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0.
俄乌战争引人关注,尤其是海战领域双方的实战对抗对世界各国海军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述了俄乌海战概况,重点剖析了蛇岛攻防战、“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塞瓦斯托波尔港遇袭等典型战例的作战过程及关键致胜因素。分析了俄海军作战不利的经验教训及乌海军在体系支撑下获得的局部战场优势, 并由此得到我海军装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