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郭建强  杨俊义 《地质通报》2001,20(3):322-327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2.
九寨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载入联合国的《世界自然造产名录》.该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科学研究程度还相当低.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对基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台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专题系列图填补了该区没有一套较完整图件的空白.文章介绍了系列图的编制背景、意义、选题、方法及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3.
选取九寨沟MS7.0地震应急流动台网6个台站2017-08-14~12-31记录的三分向连续波形资料,通过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及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统计不同频率噪声水平PSD值的分布,对比地球新噪声模型,分析应急流动台网台站噪声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动台站高频段噪声没有明显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台站水平和垂直分向噪声水平的噪声源不同或者同一噪声源在水平和垂直分向的强度不同;受人为噪声和自然噪声的影响,平均噪声水平明显高于NHNM和NLNM的平均值,部分台站接近或高于NHNM。人为噪声和自然噪声都是宽频的,人为噪声与人类生产、生活作息相关,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且在固定时段内可以产生某单一频率的固定噪声;自然噪声中小溪流水可以产生持续的高频噪声,不同频段的噪声水平也不同,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94.
王治平  赖旭龙 《地球科学》2003,28(4):384-384,430
在四川九寨沟风景区隆康、塔藏一带 ,发育一套由砂岩、板岩、碳酸盐岩、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地层 ,其中夹有中基性火山岩及凝灰岩 .漳腊幅 1∶2 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四川省地质志中均将这段地层定为中三叠统 .赖旭龙等[1 ] 1 991年在进行扬子地区生态地层学研究时 ,在这段地层内采得丰富的牙形石标本 ,经杨恒书等[2 ] 研究 ,发现大量以Palmatolepismarginifera等为代表的晚泥盆世牙形石动物群 ,从而认定这段地层的时代属晚泥盆世 .近年 ,笔者等再次对这段地层进行研究时 ,于隆康一带灰岩夹层中发现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 ,经鉴定有床板珊瑚Ga…  相似文献   
195.
2019年6月20日晚九寨沟普降大到暴雨,导致九寨沟景区内卓追沟、下季节海子沟、则查洼沟等多处发生泥石流。3条泥石流沟分别冲出固体物质2.79×104m3、3.7×104m3,2.67×104m3,造成多处停淤挡墙及拦砂坝损坏,并淤埋了景区内的部分道路,造成了交通的短时间中断。根据灾后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初步查明了本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致灾过程机制。灾害成因: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产生大量的新增松散固体物源与原有的沟坡堆积物(包括老泥石流堆积物)在强降水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因此本次泥石流是地震和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泥石流发生前后各流域沟道纵剖面和典型横断面调查分析,发现泥石流致灾过程机制主要包括:(1)泥石流冲刷沟道使老泥石流堆积物参与泥石流运动、同时诱发沟岸失稳崩塌,因而增强泥石流规模和冲击力等动力学参数;(2)沟道卡口和崩滑体滑入沟道后导致泥石流堵塞,在后续泥石流的作用下发生级联溃决,进而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和冲击力等动力学参数。在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泥石流规模和冲击力等参数可能超出防治工程规划设计指标,进而导致防治工程损毁并淤埋道路。因此,建议充分考虑地震与强降雨复合作用下九寨沟景区泥石流风险评估、防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等关键问题,以保障景区安全。  相似文献   
196.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68-675
九寨沟美景被誉为"童话世界",其核心景观是"青山绿水",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世纪3项国际桂冠,还先后评为多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烈度最大达到Ⅸ度,九寨沟景区离震中近,诱发地质灾害发生,部分景点、旅游设施受到损伤。火花海堤坝发生决堤,决堤长25m,海子基本干涸,湖底钙华暴露,火花海景观消失;上游的卧龙海堤坝和下游双龙海堤坝亦不同程度受损。处易垮塌区和极易垮塌区。从长远来看,不可能自然修复,进一步的垮塌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7.
针对“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应急测绘保障中,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建模效率无法满足应急状态下“快速”的需求这一难题,文中在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射单视角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三维场景构建技术和遥感解译技术构建了应急状态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调查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8·8”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快速调查中,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提供了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史上首个实景三维模型及相关灾情、灾损信息,在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研判、应急指挥决策、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系列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建议,为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8.
孙冬军  刘芳  毕波 《中国地震》2022,38(1):112-119
本文选取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波形,重新量取垂直向振幅,计算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分析各台站实测震级出现方向性差异的原因。其中,通过572个宽频带台站实测芦山地震震级MS(BB)7.1,通过603个宽频带台站实测九寨沟地震震级MS(BB)6.9。芦山地震实测震级大于MS(BB)7.3的台站呈现WN-ES向分布,与断层倾向一致;实测震级小于MS(BB)7.0的台站呈现NE-WS向分布,与其所在断层走向一致。九寨沟地震实测震级大于MS(BB)7.0的台站分布呈现NE向分布,与断层倾向一致;实测震级小于MS(BB)6.8的台站总体分布较为离散,大体呈现NW-SE向分布,与树正断裂走向一致。实测震级偏大的台站方向性分布与多普勒效应和P波辐射花样联系不明显。对比分析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去除场地响应和仪器自身影响,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仍然存在,因此,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是由于受到了多普勒效应、辐射花样、仪器和场地响应之外的因素影响。综合考虑地震震级涉及的影响因素,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的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可能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有关。  相似文献   
199.
九寨沟宽叶香蒲的生长特征及收割对其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群落是九寨沟芦苇海中第二大植物群落,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每年冬季枯死的地上植株部分堆积在芦苇海中,导致湖床不断抬升,成为加快芦苇海向沼泽化趋势演变的因素之一。对该湖泊宽叶香蒲群落的生长特征、生物量贡献及凋落物收割处理对宽叶香蒲生长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宽叶香蒲生长期内,可以利用以月为自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来估算芦苇海宽叶香蒲株高;宽叶香蒲的株高为170~365 cm,平均株高为(266±32)cm;群落密度为17~40株/m2,平均密度为(25±5)株/m2;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为(34.82±6.31)g,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 030.41±163.44)g;人工收割处理利于宽叶香蒲的发芽及前期生长;秋末冬初(11月下旬),对宽叶香蒲进行收割,可以减少芦苇海中因宽叶香蒲凋落物产生的有机物的大量淤积,减缓湖床抬升速度,从而有利于芦苇海的保育。  相似文献   
200.
《四川地质学报》2021,(1):161-162
九寨沟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世纪3项国际桂冠,还先后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国家5A级景区。8·8九寨沟地震后,笔者有幸参加了九寨沟景区震后地质景观应急排查以及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震后地质变化与重建对策研究工作,通过二次野外现场调查以及与前期已有成果的对比研究,发现九寨沟核心景区"层湖叠瀑"景观中除火花海、诺日朗瀑布、熊猫海3处景观地震后宏观特征变化明显外,其余景观包括树正群海、老虎海、犀牛海、诺日朗群海、镜海、五花海、箭竹海、天鹅海、长海、五彩池、珍珠滩瀑布、树正瀑布、日则保护站大泉等的宏观特征无变化或者变化不明显,其中火花海堤坝垮塌,使火花海景观消失;诺日朗瀑布在中部距顶面3~4m位置形成了二组相互交汇的裂隙,诺日朗群海的水流沿交汇处的裂隙漏失并对瀑布进行冲刷,瀑布崖壁有进一步形成崩塌的危险;老虎嘴—箭竹海之间由于两侧地形陡峭,地震后形成大量的高位崩塌,崩积物大量倾泻于熊猫海,造成熊猫海面积与容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