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晓生 《地质学刊》2012,(3):249-249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毗邻九寨沟,总面积1340km2。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m,从顶峰流下的雪水汇聚成溪,沿石钟乳山坡倾泻而下,跌宕起伏,形成众多的瀑布悬流,这些瀑布泻落至山腰处,便散落聚积,从而在黄龙沟内形成了3000余个碧透斑澜的彩池,大者千余平方米,小者仅几平方米,千姿万态。池水清净,深浅不一,有的地方色彩鲜艳,仿佛彩锦。黄龙景区以规模宏大、类型繁多、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特色。黄龙钙华景观包括:钙华  相似文献   
232.
基于汶川“5.12”大地震前后(2008和2011年)分别进行的2次九寨沟景区实地问卷调研,将这2年的游客群作为2个样本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合感知可进入性测量模型,从组内、组间2个角度研究突发危机事件对游客感知可进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8年“5.12”大地震前的感知可进入性要好于2011年地震后;②游客出游后对于感知可进入性的评分都出现下降,说明当地实际感知可进入性较好,与游客出游前的感知可进入性存在较大偏差;③突发危机事件前,游客对于“人身安全”最为担心;突发危机事件后,游客对于“交通通畅”最为担心;④“5.12”大地震造成游客的感知可进入性明显下降,对于当地旅游业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33.
陈书君 《地理教学》2013,(24):F0002-F0002,F0003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都说九寨沟的秋天是最美的,满山红叶、蓝天白云倒映在平静清澈的湖水中,阳光照射下的瀑布似银河般垂挂在眼前。然而.川蜀之地,常年刚雨,阳光是最宝贵之物,我伴随着清晨还未散去的雾气以及不时飘下的细雨进入景区,期待着阳光和美景。  相似文献   
234.
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研究九寨沟的景观格局,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景观分类原理绘制出九寨沟景观分布矢量图,并建立景观空间数据库.运用景观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等景观指标,对九寨沟景区进行综合的、多层次的景观空间结构分析,从而对景区内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探讨,并针对景观破碎化现况,提出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35.
以多源观测为约束,利用近场GPS、InSAR同震位移和强震观测数据联合反演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形状和破裂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地震成因。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154°,倾角80°,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分量;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2~12 km深度范围,最大滑移量为1.6 m,位于地下6 km深处,断层在近地表没有滑移;地震释放的地震矩为5.59×1018 Nm,矩震级为MW6.44。结合余震分布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隐伏的虎牙断裂北段。  相似文献   
236.
1 研究背景 四川省大震多发,如2008年汶川MS 8.0(31°N,103.4°E)地震、2013年雅安芦山MS 7.0地震(30.3°N,103°E)和2017年九寨沟MS 7.0地震(33.2°N,103.8°E)均发生在该省,魏乐军等(2008)、马瑾等(2010)、张元生等(2002)、路茜等(2014)相继对地震进行了热红外异常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有小波法、距平法、功率谱法等.本文运用的计算机程序化的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可快速提取震前热红外异常,且异常的时空特征显著、直观.  相似文献   
237.
以泥石流起动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泥石流的判断预测法和计算预测法。据此对九寨沟泥石流加以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38.
四川九寨沟水体景观成因与发展演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九寨沟典型水体景观的成因机制,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九寨沟水体景观相对稳定;但其个别影响因子处于相对活动状态,高山高寒岩溶作用及重力作用将会导致以泉、湖、瀑等为主体的水体景观的消亡与再生。  相似文献   
239.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是世界自然遗产黄龙寺和九寨沟的所在地,它不但是属于中国的,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但是,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系统怎样,环境地质状况如何,我们能否建成环境一流的绿色走廊,建成四川省第一条生态旅游示范线?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