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4篇
  免费   4885篇
  国内免费   8581篇
测绘学   1124篇
大气科学   790篇
地球物理   2566篇
地质学   24637篇
海洋学   1464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2093篇
自然地理   1472篇
  2024年   245篇
  2023年   903篇
  2022年   1023篇
  2021年   1076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1208篇
  2018年   884篇
  2017年   906篇
  2016年   1022篇
  2015年   1155篇
  2014年   1728篇
  2013年   1290篇
  2012年   1560篇
  2011年   1662篇
  2010年   1423篇
  2009年   1371篇
  2008年   1398篇
  2007年   1430篇
  2006年   1362篇
  2005年   1144篇
  2004年   1136篇
  2003年   865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785篇
  1998年   749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387篇
  1994年   405篇
  1993年   382篇
  1992年   679篇
  1991年   737篇
  1990年   596篇
  1989年   437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5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32.
文章介绍了成矿区(带)化探资料对确定找矿目标矿种、估计化探异常找矿前景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研究分带序列中不同位置元素间相关性的变化和相关元素的拓扑结构,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阿尔泰山金矿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阿尔泰山开采黄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4.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从香蕉(Musa AAA)组织培养繁殖后代中,选育出特长果指香蕉新品系“93-1”,主要特点为植株表现中矮秆(216 cm),茎粗中等(67.1 cm),苗期叶色浓绿,叶形椭圆形,叶形比(长/宽)1.91,叶尖急尖,叶基凹陷呈耳垂状;果穗7~12梳,平均8.07梳/穗,穗长81.6 cm,单穗重22.8 kg,单果重213.5 g,果指数123.4条/穗,果指特长(25.8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8%;全生育期321d(春植)至368 d(夏植),约44片叶。“93-1”适宜在广东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36.
秦岭凤太矿田层控铅锌(铜)矿床的金属物质、硫和成矿溶液主要来自深部基底的岩石,属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从这一理论认识出发可进一步分析控矿地质条件及今后在该区有效地寻找同类矿床。  相似文献   
37.
马国锋 《福建地质》1991,10(4):281-296
长乐-南澳左行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南沿海,是酉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并借助透射电镜对变形石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变形石英显微构造参数估算剪切带中的应力差值,由此探讨了形成构造岩的机制。  相似文献   
38.
根据对元岭金矿三条蚀变破碎带一般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并借鉴邻近矿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特征,本文阐明了元岭蚀变破碎带矿化的有利构造部位,总结了蚀变破碎带特征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蚀变元素为中低温组合,矿化蚀变愈强则参与元素的种类愈多、数量愈大。围岩性质对矿化蚀变有一定影响,围岩中的易迁移亲铜元素和亲硫铁族无素对矿化有利。据此,为进一步成矿预测、评价蚀变破碎带的含矿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