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江西地震台网数据,对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序列86个ML≥1.0余震序列用双差法重新定位,定位后得到其中60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后的结果与江西地震台网定位的原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①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震中分布比较集中,震中位置向广济断裂带靠近,定位后的震中空间分布与地面约34°角;②震源深度优势分布集中在7~10 km以内,平均深度为9 km;③重新定位后定位残差由原来的1.21 s降为0.16 s,震源位置的估算误差在EW方向平均为0.21 km,在NS方向平均为0.32 km,在垂直方向平均为0.34 km.  相似文献   
82.
九江-瑞昌MemSsub5.7地震地磁异常的观测与分析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ldquo;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显示,震中周围100 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 而该异常在ldquo;1970.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中并不存在. 2005年12月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21个测点上进行了地磁重复测量, 并建立了ldquo;局部修订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 该模型显示,震后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明显减弱. 因此认为,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是地震地磁前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3.
江西九江—瑞昌地震灾区抗震设防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江西九江-瑞昌邻近地区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进行了调整,按第4代区划图的方法重新计算了九江-瑞昌地震灾区的地震动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仍属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的分区,该地区一般建筑的抗震设防参数取为0.05g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4.
85.
采用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分析法对2005年九江-瑞昌5.7级和2011年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九江-瑞昌5.7级地震序列的40次地震的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值约为0.56,震源机制解相似程度较低;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的7次地震的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值约为0.97,震源机制解相似程度较高。这两组地震序列平均相关系数的差异可能与区域应力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6.
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信  陈州丰  邵长生  陈立德 《地质学报》2015,89(12):2266-2276
九江地区开展断裂活动性调查中,发现了一些第四纪剖面中发育丰富的地裂缝。本文选择三个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出露剖面为研究材料,通过野外实测展开对剖面的地层序列、地裂缝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及地裂缝与区域断裂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有以下4点发现:1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地裂缝形态特征多样,多呈"V"型,"倒V"型,"Y"型,"扫帚"型和"直线"型等;2地裂缝内均有充填物,充填物多呈灰白色、浅灰色条带,宽度不等,多呈上窄下宽,向上渐尖灭,向下未见底。地裂缝内充填物具有劈理化、压扁、挤压、拖拽等受力流变现象;3平面分布上,地裂缝出露剖面PM1位于九江-德安断裂NE末端,PM2位于襄樊-广济断裂SE末端,PM3位于城门山-范家铺断裂带中部,地裂缝出露剖面位置与九江地区区域性断裂展布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都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PM1、PM2和PM3三个剖面的主要地裂缝走向分别为NE、NW和NEE,与其高度相关的断裂走向也分别一致;4PM3剖面发育一条第四纪断层,断层产状为145°∠68°,显示正断性质,最大错据可达1m。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发育是受区域性断裂和地震震中控制的,地裂缝的形成是区域性断裂活动和古地震事件在地表的响应。九江地区第四纪地裂缝的发现,给该区的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也为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7.
在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中,基于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地下水补给源及循环过程是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本文给出了九江地震台2号观测井水、大气降水、周边水库水及高山泉水等样品的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地下水δ~(18)O测值介于-7.59‰~-6.09‰,平均值-6.99‰,δD测值介于-45.22‰~-39.69‰,平均值-42.32‰,变异异数分别为0.09、0.16;大气降水δ~(18)O测值介于-13.00‰~-1.27‰,平均值-4.74‰,δD测值介于-96.13‰~-4.74‰,平均值-46.87‰,变异异数分别为0.40、0.56,与降水相比,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变化更为稳定。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2017年5~10月表现为明显的降水效应,2018年11~4月表现为明显的温度效应,而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降水效应和温度效应。氢氧同位素及过量氘揭示地下水在下渗补给前经历了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并与围岩进行~(18)O交换,δ~(18)O与δD计算得出的补给高程分别约为647、440m。九江台观测井的观测层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的构造裂隙水,属于大气成因型且循环过程为较稳定的裂隙水补给并形成承压自流井。  相似文献   
88.
郭增建  韩延本  郭安宁 《地震》2006,26(4):129-132
从月亮赤纬最大年和台风地震灾害链讨论了2005年九江5.7级地震的预测问题。 这是灾害链预测地震的指标之一。 月亮赤纬最大年垂向引潮力对九江地区的地震有触发作用。 台风向内陆深入并奔向九江地区, 这可能是震前大范围地下放出热气形成的低压对台风的吸引。 上述两因素的重合对预测地震的地区是有用的, 考虑到九江地区和附近麻城地区曾发生过5级和6级地震,这对预测九江地区地震的震级是个参考。  相似文献   
89.
江西九江5.7级地震前宁波台水温、水位异常现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永平 《华南地震》2006,26(4):86-91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发生了5.7级地震,震前宁波地震台水温测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短、临异常。短期异常首次出现在震前5个月,主要表现形式为脉冲式向上突跳,震前2个月另17天开始又出现了不规则“锯齿状”形态的异常,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半之久,出现了大小6次突跳,这是自该测项观测以来所没有碰到过的;据此,对此次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预报。临震异常表现为一个“方波”形态的异常现象。宁波台的水位也出现了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90.
在分析介绍九江地区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地下水环境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包括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区内合格的地下水占56%,不合格的占12%,中等不合格占16%,严重不合格占16%。地下水污染形成了4个严重污染区块,全区未污染地下水仅占8%、轻微污染占36%、中等污染占20%、严重污染占36%。污染项目主要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氛等指标。由此提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