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1篇
  免费   2462篇
  国内免费   2785篇
测绘学   472篇
大气科学   1440篇
地球物理   2094篇
地质学   9812篇
海洋学   45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260篇
自然地理   2117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542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877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943.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河谷地区是当地粳稻主栽区。长期以来产量不高、不稳,分析了当地气象条件后,引种早熟杂交中籼稻,并对水稻品种布局及采用一系列稳产、增产农业技术措施。经过连续四年实践检验,其增产幅度已达12.4%左右。  相似文献   
944.
白耀斗 《地层学杂志》1994,18(4):316-316,319
青海锡铁山地区紫红色层的时代归属白耀斗(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队,青海平安,810600)锡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出露元古代达肯达场群结晶基底和槽型沉积上奥陶统滩间山群,晚古生代地层以不整合或呈平行不整合覆于其上,为台型沉积。在滩间山群顶部与晚...  相似文献   
945.
重视和加强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1世纪议程》土地荒漠化定义,从全球环境研究角度,论述了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及其危害和开展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点面结合的初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946.
宁芜地区三个辉长岩的全岩和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南京到芜湖有许多辉长岩体分布,如南京蒋庙岩体、高古山岩体、大栏杆岩体,马鞍山阳湖塘岩体,当涂姑山岩体和芜湖市区的辉长岩体等。  相似文献   
947.
948.
桐城桐山-庐江大化的飞来峰位于早白垩世杨湾组(K_1y)弱变形的紫红色陆相碎屑岩之上,由下古生界的硅化粗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组成,岩层强烈碎裂。其中伴生的张裂隙及剪切石香肠指示岩层由南东向北西逆冲。这一飞来峰的形成与郊庐断裂南段平移作用产生的次级逆冲有关。是由此产生的推覆体差异剥蚀的结果,这种次级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扬子板块前陆褶冲带的变形之后。  相似文献   
949.
侯晓虹  姚士谋 《热带地理》1994,14(4):336-344
本文分析厦漳泉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过程,以及近十几年来利用外资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本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潜在优势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50.
在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北麓在构造上又称北淮阳构造带,它以酮柏-磨子潭断裂为界与其南的大别山造山带相邻。区内出露的构造-地层单元有商城群(Pz1),信阳群(D)、石炭系、侏罗系等。研究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是一个以信阳-舒城逆掩断层为底板断层与一系列次冲断层、断片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卷入逆掩断层上下盘的地层经历了C3-J3期间的三次褶皱变形(第一、二次为挤压作用机制,第三次为剪切机制)。逆冲方向为由南向北,约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