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353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461.
面波多道分析方法(MASW)是获取垂向剪切波速度剖面的一种有效方法。频散曲线反演是MASW中关键的一步。由于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具有非线性、多参数和多极值的特征,这对于常规的局部线性化反演方法是极大的挑战。为此,本文采取确定性的全局优化算法,广义模式识别算法(GPS)对瑞雷波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其原理可以简述为:算法首先通过模式以确定性的方式对目标函数进行采样来搜索一个点序列;然后使序列中每一个点到下一个点的目标函数值逐渐减少,从而使点序列逐渐逼近全局最优解,最后的解便为待求的最优模型参数。为验证GPS的有效性,首先利用设计的3种典型的6层地质模型通过快速矢量传递算法正演模拟产生基模式频散曲线(频率范围为5~101Hz,频率间隔为2Hz,频点数为49),并对理论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表明,模型的真实值已经被高度精确地重建。说明GPS可以用于实际勘探中的基模式频散曲线反演。为进一步验证GPS的有效性,在吉林大学校园采集瑞雷波实测数据,并提取基模式频散曲线,应用GPS进行反演。反演重建的横波速度剖面与先验的地质信息吻合得很好。理论模型和真实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GPS可以应用在瑞雷波频散曲线非线性反演中。   相似文献   
462.
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备选基地——烟台福山区九目山岩体完整性勘探评价项目为例,阐述了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原理,比较了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认为复杂地表区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效果一般,而走时层析静校正方法则能准确地反演地表速度模型,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利用层析反演建立的地表速度模型剖面,计算出岩体完整性分级剖面,结合层析静校正反射波剖面进行综合解释,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勘探中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63.
基于大区域GPS成果转换问题,利用Delaunay三角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游动九参数坐标转换法.利用该法对实际GPS控制网坐标成果进行转换,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为大区域的GPS坐标成果转换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4.
反演瑞雷波频散曲线获得横波速度剖面,是近地表瑞雷波勘探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是一个多极值、高度非线性问题,为此引入蚁狮优化算法求解该类问题。蚁狮优化算法是一种群智能算法,是模仿蚁狮设置陷阱捕食的行为建立的全局优化算法,该算法收敛速度较快且降低了不同的参数设置对结果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蚁狮优化算法对典型的理论地质模型进行了频散曲线反演,反演结果表明蚁狮优化算法能够运用在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中且精度较高,在实测资料中与传统非线性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基于蚁狮优化算法频散曲线反演的优势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65.
本文利用三维水动力和盐扩散方程,计算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的盐度时空分布,并利用监测调查所得到的盐度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经验关系,对厦门九龙江河口区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三维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对监测站位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说明在潮周变化尺度,物理混合及扩散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分布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6.
通过收集、整理九塘井多年来观测资料,发现该井水位形态多次出现加速上升并溢出井口的突变异常,异常的出现与观测井周围200 km范围4.5级左右地震的发生有较好对应关系。结合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观测环境、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认为九塘水位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区域应力应变过程,其突变异常的出现对桂西地区地震活动性研判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67.
该文对几项工程测试新技术———瞬变电磁法、瞬态瑞雷面波技术、中间梯渡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堤坝中的软弱层、裂缝和洞穴的实际应用效果做了简单介绍;并对“X-STAR 全谱扫频式数字剖面仪”探测堤坝根石顶界面的有效性和突破性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468.
为了解决人工鱼群算法在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工作中收敛速度缓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笔者分析了经典人工鱼群算法的缺陷。借鉴遗传算法引入生存和竞争机制,并改进了视野和步长以及觅食行为机制。使用理论和实测瑞雷波数据研究了改进人工鱼群算法在近地表横波速度反演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可有效地运用于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中,具有简单高效、对初始参数要求低和不易陷入局部极值的优点。  相似文献   
469.
吴浩文  苏中堂  裴文超  魏柳斌  任静  张成弓  付斯一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8-202403001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 (以下简称马五段) 上部发育两层凝灰岩, 通常作为地层划分的区域标志层, 研究凝灰岩锆石年龄能厘定马家沟组年代地层格架并确定其沉积期的构造背景。对盆地S148井和T56井马五段凝灰岩进行锆石SHRIMP U- Pb 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分析, 得到两组锆石年龄458.4±2.4 Ma和460.9±2.9 Ma, 将马家沟组沉积期厘定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上奥陶统桑比阶。锆石微区原位Hf同位素测试点n(176Hf)/n(177Hf)值变化范围为0.282687~0.280820, εHf(t)值在6.67~11.32之间, 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720~1024 Ma。对比盆地周缘凝灰岩锆石U- 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认为马家沟组凝灰岩可能来自于盆地西南方向的北秦岭和/或北祁连造山带, 凝灰岩就位前北秦岭洋和/或北祁连洋开始向北俯冲消减进入洋陆转换阶段, 中奥陶世晚期盆地西南缘开始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70.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22,41(3):429-440
作为现代地球科学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岩溶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地质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之间的交叉、边缘学科,并未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面对全球岩溶地貌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脆弱及问题复杂多样且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等情况,文章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岩溶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三十年国内外岩溶研究相关学科发展情况的分析,以地球系统科学、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讨论构建现代岩溶学学科体系这一重要问题。文章围绕岩溶动力系统的四大功能和岩溶区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实际,从地质学、地理学、地球化学、生态学、环境学、水文学等与现代岩溶学研究相关的学科出发,尝试构建现代岩溶学学科体系,其主要的学科分支包括岩溶地质学、岩溶地貌学、岩溶水文地质学、岩溶环境学、岩溶工程地质学、岩溶生态学、岩溶资源学、全球变化岩溶学、洞穴学等九个分支学科,并简要阐述了各分支学科的科学内涵和定位。分支学科的构建,体现了国际岩溶科学研究中相关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独立性和交叉性的统一,体现了国际岩溶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于国际岩溶科学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