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1篇
  免费   2406篇
  国内免费   2306篇
测绘学   4294篇
大气科学   1604篇
地球物理   1831篇
地质学   7033篇
海洋学   1528篇
天文学   302篇
综合类   1954篇
自然地理   1627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46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763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1137篇
  2013年   943篇
  2012年   1089篇
  2011年   1116篇
  2010年   988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975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729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含油气盆地内可以存在多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相应地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驱动机制也不尽相同。驱动机制转换是油气穿越不同成藏动力系统发生运移的动力学纽带,也是进行系统与系统间能量传递和油气运移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流体压力、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显示和钻测井等资料,经过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及其南缘地区古近系的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发现在异常流体压力系统边缘存在着油气运移由超压驱动向浮力驱动的转换过程。在驱动机制转换过程中,烃类物质首先从超压驱动的油、气和水混相流体中分离,在油源断层附近的输导层内经历了短暂停留和聚集后,然后在自身浮力驱动下发生继续运移,相应烃类物质经历的地质色层效应增强。对成藏动力系统间油气驱动机制转换的研究将加深油气运移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认识,从而更加精细追踪油气运移路径。另外,驱动机制转换过程揭示出在成藏动力系统边缘具有复杂的油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7~5.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结合天山公路实际,引入模糊理论中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对天山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并以专题图的形式显示评价结果。通过对结果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中的危险等级分布,大致与野外调查一致,表明该系统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二维薄板弹性挠曲模型为基础,对模型进行简化和参数优化选取,并在VC++6.0环境下采用Windows视窗设计,实现了前陆盆地挠曲沉降的正演模拟系统.应用这一系统模拟分析了库车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的挠曲沉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库车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的沉降曲线总体呈上凸型,具有典型前陆盆地沉降的特点,根据沉降速率变化可以把整个沉降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盆地的四个构造层序发育阶段,每一阶段呈不同的沉降特征,相邻两阶段之间存在一盆地回弹隆升、逆冲构造活动终止期,盆地遭受广泛剥蚀形成两个构造层序之间的不整合界面.正演模拟通过将沉降过程时间离散,精细设定不同时间段的构造负载,能够精细恢复前陆盆地的沉降过程和演化.  相似文献   
995.
山西省大同市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选择黄土高原边缘,颇具生态地理意义的山西省大同市及所辖7个县区为研究对象,依据该区域1971~2000年的长期实测气象资料,在借鉴前人建立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作物实验,尝试性拟合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典型气候要素适宜度隶属函数;分区计算了农业生态资源指数 、效能指数及利用系数,总结出区域气温及降水量适宜度曲线大致呈 "∩"型分布规律,峰值出现在每年的6~8月之间;日照百分率适宜度曲线呈 "∪"型分布规律,谷值出现在每年的7月。在SPSS统计软件环境中,以各区域累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为分类实体,进行模糊动态聚类,提出研究区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三种等级模式。  相似文献   
996.
过去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并认识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规律是碳循环研究的关键 问题。本文回顾了全球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储量估算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 包括基于各种方 法和资料的主要估算结果及其尚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评述了末次盛冰期和中全新世两个时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对8.2kaB.P.以来全球大气CO2 浓度呈现升高的现象 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全新世中晚期全球大气CO2 浓度逐渐升高与旧大陆地区陆地生态系 统碳储量减少的事实是一致的, 新石器时期特别是农业文明开始以后人类活动对陆地植被的持 续干预可能是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综合性与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点。随着区域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跨学科综合研究成为学科发展趋势,我国的区域综合研究势在必行。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研究现状亟须区域综合研究的根本性突破,才能更好地为全球层面上的全球环境变化、国家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区层面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推动地理学理论创新,真正实现黄秉维先生所倡导的"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基础上综合"的方法论应用。最后,依据我国地域特征,拟定8个典型区域作为近期综合研究区,并提出加快研究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的倡议。  相似文献   
998.
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航磁异常数据一般均采用多期磁测数据汇编而成,但是由于测量时间跨度较大、各期测量精度与校正参数不一致、以及磁力异常本身的时变性等原因,各期磁力异常数据之间具有系统差异,致使航磁异常汇编数据的长波成分可能存在不可靠性.本文基于二维修正球冠谐分析建模方法与单纯采用卫星磁测数据构建的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可靠波段,提出区域航磁异常汇编数据的长波成分提取、评价与替换技术.通过仿真数据测试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之后,将其应用于澳大利亚第七版航磁异常网格数据,进而采用CM6模型的16~90阶球谐系数解算数据对提取的航磁异常长波成分进行了评价与替换,并通过空区补值与扩边处理,得到了澳大利亚及邻区完整的磁力异常网格数据.最后,采用替换了和未替换长波成分的航磁异常汇编数据,与CHAMP卫星磁测三分量数据联合进行修正球冠谐建模,结果显示,替换了长波成分的航磁异常汇编数据与卫星磁测数据融合效果更好,而由航磁异常汇编数据提取的长波成分与卫星磁测数据存在不相容性或非一致性.仿真测试与实际应用均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值得在区域航磁异常数据汇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PS转换波界面二次源法射线追踪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界面二次源法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方法,尤其适合层状介质中走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最小走时树方法(如Moser法),仅在物性界面上设置二次源,射线路径的方向只在层界面处发生改变,该方法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射线路径的锯齿状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低变速区的射线路径多值现象,因此,它具有更高的追踪精度和效率.本文采用界面二次源法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实现了PS转换波射线追踪,理论模型的计算证实了界面二次源法追踪PS转换波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同时该方法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也很好地追踪出分离的PSV波和PSH波,因此该方法有利于横波分裂在地震勘探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姜莉莉  齐清文  邹秀萍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7,9(3):123-127,封2,封3
本文在阐述由DLG、DRG、DEM和DOM组成的4D产品的信息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4D"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功能,包括生态环境的快速动态监测、三维生态景观的直观分析和表达、DLM与DCM相结合的生态模拟、多时空尺度的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等.并以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例,研究了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技术流程,并通过案例分析,生成了系列生态环境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