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相关性,利用微米CT、流体包裹体显微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储层微观孔喉特征,且定量分析了其成藏期。根据储层孔隙演化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储层致密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发现:三肇凹陷扶余致密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喉特征表现为窄喉道、宽孔隙、孔喉配置差、微细喉道总体积大等特征。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储层致密化重要成因,储层致密时间应该在嫩江组末之前。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余储层油充注分为早期和晚期,相应的充注时间分别距今77~74 Ma、67~65 Ma,分别对应于嫩江组沉积期和明水组沉积末期。综合对比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历史和储层孔隙演化特征,认为原油充注发生储层致密化之后,即先致密后成藏。  相似文献   
22.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极浅一浅海地区,是一个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田。随着埕岛油田开采力度加强,地层亏空十分严重,作业过程中的地层漏失是困绕埕岛油田油层保护的一大难题。据此介绍了胜利油田海上埕岛油田油层保护的一项新技术——井下双向流动阀防漏失技术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井下双向流动阀的结构、原理以及应用后对油层保护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辽河油田杜84块兴隆台油层为超稠油油藏.储层埋藏浅,压实程度与胶结程度低且以粘土矿物胶结为主,处于早成岩阶段.储层孔隙发育, 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和裂隙孔.根据铸体图象和压汞曲线获得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确定,该储层孔隙直径大,喉道直径中等,属大孔中喉道型.因此该储层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是本区的主要开发储层.  相似文献   
24.
本报讯 日前,大庆石油勘探队在虎林市迎春镇854农场16队西1.8公里处,钻探虎1井试油(气)施工中,发现油层,现已试采取油成功,表明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凹陷地层含有油层。  相似文献   
25.
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开发具有缩短油井井距,扩大泄油面积,提高临界锥流量,更好地控制注入流体、改善波及效率等优势。在相同采液量的情况下,水平井可以降低采液强度,减缓含水上升速度。特高含水期河流相储集层的顶部是剩余油富集区,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掘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最终采收率较直井开发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6.
太东斜坡区为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向三肇凹陷倾没的单倾斜坡.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葡萄花油层油藏类型和油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斜坡区油平面受4条近南北向"断层带"分割,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且受源外油源供给不足和油东西向运移影响,自东向西单一"断阶带"含油性逐级变差;油垂向分布受沉积演化和优势输导通道控制表现为"双峰"特征,主要分布在葡萄花油层中部;油藏类型主要为东南倾斜坡背景下的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河道砂体匹配形成的断层—岩性油藏.在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单一圈闭内断层与单砂体匹配样式,提出源外斜坡区油聚集机制受构造部位、优质储层、断层封闭性和断层与砂体匹配样式控制,即单一"断阶带"高点控制油气聚集部位;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控席状砂构成油气优质储层;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油气垂向富集高度和平面"互补"特征;断层与单砂体匹配样式决定油气富集层位.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三肇凹陷和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断裂密集带与油气分布叠合的方法,分析断裂密集带在油气成藏分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35条断裂密集带,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发育9条断裂密集带;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断裂密集带对油运移的控制作用表现在2方面:(1)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为油输导断裂;(2)断裂密集带不利于油横穿其侧向运移,但可沿其侧向运移.断裂密集带对油聚集的控制作用表现在2方面:(1)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和断阶构造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2)断裂密集带内部的背形构造也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