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496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587篇
地质学   209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3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GIS支持下的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壤侵蚀空间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ArcView3.2和ARC/INF08.1软件,通过图层叠加、统计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提取西南纵向岭谷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土壤类型和分布、大雨日数以及河流、道路两侧的缓冲区等的相应数据,计算出土壤侵蚀综合度。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中,15°25°坡度上的土壤侵蚀最强,其次为8°15°坡地和4°8°坡地;>25°坡地上则较小;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程度不同,总体上,旱耕坡地的土壤侵蚀较草地严重,而草地又较林地严重;在各种土壤类型中,黄壤和石灰土的土壤侵蚀最为突出,其次为红壤、黄棕壤和南方水稻土等;河流两侧和道路两侧的土壤侵蚀都较整个流域要严重,而河流两侧又略重于道路两侧;当多年平均大雨日数小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基本上随大雨日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大雨日数大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反而较小,原因在于前期大雨冲刷侵蚀,带走了地表的疏松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针对性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和水库淤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2.
New Eusauropod Dinosaur from Yuanmou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Introduction Sauropod dinosaurs were group of gigantic quadrupedal herbivores. This group includes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animals ever to have existed. More than 120 genera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many of these are now considered to be of dubious validity. Currently, approximately 100 genera are accepted as valid (Upchurch et al., 2004a). The sauropod dinosaur described herein was collected from Jiangyi (Fig. 1), Yuanmou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by the Yun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相似文献   
173.
云南地区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及其短期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平建军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6,29(4):325-331
选取了云南地区34个台站的55项映震能力较好的形变、地磁和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计算并提取了这些前兆资料的单项及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并对其采取一致性的异常判定标准,统计异常对云南地区M≥6.0地震的映震情况及预测效能,进而确定了云南地区M≥6.0地震的短期综合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4.
盐津5.1级地震现场调查与烈度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盐津5.1级地震现场38个居民点、20所学校、8个卫生院(室)及计生站、21项生命线工程及水利工程结构、文化旅游设施和铁路等的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分析了场地条件、断层、震害异常原因及各类房屋、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等的震害特征和地质灾害特点,并提出了灾区恢复重建的减灾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5.
1992~2005年云南地震灾害及其对农村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1992~2005年中国大陆与云南境内破坏性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云南与中国大陆同期地震灾害及其损失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云南地震灾害和灾害损失的特点;统计了云南地震灾害城乡分布情况、农村民居破坏面积以及因农居的地震破坏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对农村和农民的危害性,并讨论了农居破坏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6.
地理环境包括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是我们的家园。《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着重刊登国内外地理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成果。自创刊以来,不少学界泰斗为本刊惠赐力作,许多学坛新秀由本刊脱颖而出。办刊水平不断提高,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了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77.
云南沿边地区包括8个地州,共56个县,其中有25个县市与老挝、缅甸和越南直接毗邻,具有重要的地缘位置。本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在实现云南沿边地区GDP空间化的基础上,对GDP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深入探讨,这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及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数据的第一产业进行空间化拟合,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GDP的第二、三产业进行拟合,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空间化拟合的结果相加,实现云南沿边地区1992-2013年的GDP的空间化拟合。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沿边地区GDP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数据对第一产业建模的效果较好,拟合的多期数据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12%,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基于“分类回归”方法对第二、三产业拟合相对误差最大仅为6.404%,最终二者之和拟合的GDP拟合精度都较好,相对误差最大仅为4.241%;② 22期GDP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正的相关性,且均为显著集聚;③ GDP空间分布局部集聚的高值-高值区域集中在开远、蒙自等县域,低值-低值地区集中在绿春、西蒙等地区;④ 云南沿边地区县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在1992-1996年逐渐增强,1996年之后,经济差异波动缩小,空间关联效应呈现波动式的增强和减弱;⑤ 云南沿边地区的三维插值结果均呈现出西北至东南一线的“洼地-丘陵-平地-高峰”地势变化格局,沿边地区的东南角地区即红河州的建水、个旧和开远等县市的GDP最高,“丘陵”地势主要集中在腾冲、保山市以及最南部的景洪地区,“洼地-平地”地势主要分布在沿边地区西北角的贡山和福贡等县域、西南角的西蒙和孟连等县及中部区域的绿春和江城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178.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距今4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件迄今全球最古老的近乎完整的硬骨鱼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等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对化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9.
利用NCEP/NCAA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及云南省122个观测站资料,结合诊断、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2011年初云南东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并与2008年初低温冰冻灾害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找云南低温冰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500hPa高度场欧亚中高纬呈两槽一脊,西西伯利亚高压脊异常强大,贝巴之间为东西向横槽,东亚中高纬呈"+-+"的高度场距平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东偏弱,南海副高异常偏南偏弱是2011年1月云南东部频遭冷空气影响的大尺度大气环流背景。另外,相关分析发现NINO4区海温持续异常偏冷对应云南东部气温异常偏低。较2008年初持续近2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相比,虽然2011年灾害影响时间较短,范围较小,但冷空气过程频发,昆明准静止锋长时间控制云南东部,最终造成近50年来的极端低温冰冻灾害。  相似文献   
180.
利用一种简化的识别方法,对1961-2019年云南冬半年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了判别和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来,云南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累积强度和累积影响站次均呈现下降趋势,但近10年中,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累积影响的站点数有所增长。云南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持续天数集中在1~4 d之间,冬半年的11月和3月发生概率较高;云南东部地区发生频率高,怒江以西的狭窄区域发生频率较低;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以后,云南无三个季节均发生极端低温事件的年份;深秋时段极端低温事件出现的频率减少较快,近10年中没有发生。从环流特征分析来看,不同季节影响云南极端低温事件的大气环流有所不同:深秋高层300 hPa在北美大陆有Rossby波东传,500 hPa东亚地区气压场“西高东低”,850 hPa东北风引导冷平流南下引起云南深秋极端低温事件活跃;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是由300 hPa北大西洋亚速尔群岛上空Rossby波东传,500 hPa东亚地区气压场“北高南低”,850 hPa中纬度东风引导冷平流东进影响;初春,300 hPa东北太平洋Rossby波东传经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至东亚,50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