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4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631篇
测绘学   396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地质学   4033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清江隔河岩库区重要滑坡的监测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北省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是一项集发电、防洪、灌溉及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自1983年4月蓄水以来,库岸部分滑坡体受库水位浸泡和库水位的抬高以及反复涨落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作者有针对性的选择受库水位反复涨落影响,稳定性差,变形较大,人口居住密集,潜在危害性大,有可能碍航,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茅坪、墓坪及杨家槽重要滑坡,进行了监测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1.在滑坡变形分析中应用了数理统计图表法、滑坡条块分析法及环境工程地质类比法,数据定量分析与地质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滑坡地表与深部的变形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库水位反复涨落、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水库诱发岩溶气爆型地震等)。2.在非线性建模的技术方法上,改进了传统的变形替换作“曲改直”的常规算法。首次巧妙地采用测量学中的参数平差法与优化数学中的牛顿法和麦夸尔特参数估计法来优化滑坡预测模型参数,提高滑坡预测模型精度。3.研究开发的滑坡变形系统QJ-HPV3.0应用软件,将自动寻优选模,自动优化模型参数建模和自动绘制彩色图象等3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滑坡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92.
北祁连东段及其邻区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危险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及其邻区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探讨了地震滑坡的动力机制,并在本区使用多因素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预测滑坡危险区。  相似文献   
993.
论述了滑坡危险性分析中如何科学地估算地震力的问题。主要思路概括为:将滑坡体视为一个完整体系的结构物(或震动对象),将滑坡场点视为一个工程场点,利用比较成熟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计算滑坡体未来若干年内可能遭遇的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震峰值加速度,这种不确定性的地震加速度是由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带入的,由此计算地震力和惯性力。最后,对地震触发滑坡的机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94.
邓杰 《福建地质》2013,32(2):167-172
红桃山滑坡位于南平市延平区闽江岸边,2009年7月~2010年6月,经历了4次罕见的特大暴雨,过程降雨量为200~400mm,强降雨诱发了红桃山斜坡4次变形活动,最终形成中型滑坡。由于预报准确及时,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发生。滑坡处于闽江上游侵蚀岸边,特殊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及丰富的地下水活动是滑坡产生的内因,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坡脚、坡顶加载及强降雨作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因。针对滑坡变形活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采取了排水、削方减载、支护等综合工程治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将混合井的概念引入滑坡治理的方案中,通过利用混合井排水降低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的稳定性.文中提出了混合井排水在滑坡治理中的适用条件,并以宝鸡簸箕山滑坡为例,在软件Modelflow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在滑坡治理中的混合井排水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96.
<正>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吴树仁教授等撰著的《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被列为新世纪工程地质学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滑坡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监测预警高新监测技术和简易仪器研制、应急快速治理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等,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较为系统的一项成果。《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第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南峡谷山区、西部黄土高原和汶川地震灾区等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微型桩群桩支护均质土滑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大型振动台,设计完成几何相似比为8:1(原型:模型)的物理试验模型。试验以El Centro波、汶川波、Kobe波以及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为激励波,研究地震动力作用下微型桩群桩的破坏模式、加桩后土质滑坡的加速度响应规律等。试验结果表明:(1)地震激励后微型桩的破坏模式与静力情况类似,呈反"S"型变形,弯曲破坏范围主要分布在滑面上1.4~4倍桩径内和滑面下1.4~3.4倍桩径内。(2)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激励时,滑坡加速度响应不同。激励频率越靠近滑坡自振频率,其加速度响应越强烈。微型桩群桩支护滑坡的加速度响应具有高程放大效应,且激励频率越靠近坡体自振频率,其高程放大效应越显著。(3)微型桩群桩支护结构对地震波有一定的阻滞作用,支护部位(尤其是坡脚)坡面的加速度响应明显弱于坡内,可限制坡表效应,但伴随坡高的增大,这种阻滞作用趋于减弱,无支护部位的上部坡体仍会出现坡表效应。  相似文献   
998.
GIS支持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滑坡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文杰 《地理科学》2008,28(6):838-841
以仙游县为例,探讨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应用于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包括SV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量化、SVM模型的建立以及具体的实现过程。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秦巴山区堆积层滑坡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频次高,所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且具有孕灾条件复杂多样和部分灾害评价数据获取难度大等特征。笔者选取秦巴山区小岭镇作为研究区,在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堆积层滑坡区域特点,采取栅格、斜坡两种单元类型,因地制宜的提取了滑坡孕灾因子,分析其相关性,提选出坡度、坡高、坡面形态、斜坡结构类型、堆积层厚度、距道路、矿区、断裂的距离等8个因子作为堆积层滑坡特征因子,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方法对该镇域进行了滑坡易发性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频率比、ROC曲线、易发性概率均值与标准差,对栅格单元、斜坡单元两种单元类型的精度与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种评价单元的预测结果都有良好的表现,但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总体预测性能高于栅格单元,栅格单元在灾害防治具体空间部署上有着更精细的参考。研究成果对秦巴山区镇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准确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是山区滑坡灾害防治的关键,可有效规避潜在滑坡带来的风险。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滑坡预防参考,笔者以云南芒市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地层岩性、年均降雨量等9项评价因子,通过多重共线性分析,构建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RF)3种典型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准确性(ACC)、ROC曲线下面积(AUC)、滑坡比(Sei)及野外实地考察对模型评价结果精度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结果显示RF模型的ACC、AUC和极高易发区的SeV值最高,分别为0.867、0.94、9.21;BP神经网络模型次之,其SeV值分别为0.829、0.90、9.14;SVM最低,其SeV值分别为0.794、0.88、6.85。此外,RF算法所得结果还与实地考察情况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算法相比,RF算法在芒市区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适合用于该区域的滑坡易发性建模,且利用该模型获得的评价结果,能够为芒市区域的滑坡防治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