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通过对地震波在近地表附近双源传递机理的研究,论述了品质因数与激发井深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质因数,其地震波最大激发能量、最大信噪比与激发井深的关系曲线,给出了相应的激发深度.三维地震实例表明,地震波在近地表附近的双源传递与品质因数是选择地震波激发井深的重要因素,另外激发频率的增大,对激发井深的影响程度随之增大;观测同样频率的地震信号,存在小Q值地震波激发井深较大Q值激发井深相应变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通过地震波在近地表附近双源传递机理的研究,论述了近地表介质与激发井深的关系,研究了利用地震波最大激发能量与地震波最大信噪比选择爆破源地震激发井深的方法。三维地震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在近地表附近的双源传递与品质因数是选择地震波的激发井深的重要因素。从实例结果来看,该方法不仅取得了高质量的勘探成果,而且节约了采集费用。  相似文献   
23.
正塔里木油田塔中862H井日前顺利完成1502米的开钻任务,成为我国陆上设计最深的水平井。为解开塔中深层地带地质密码,塔里木油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设计了塔中862H井。该井设计井深8008米,垂深6325米,水平段长1557米,目的层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该井的设计是为了探索塔中861号奥陶系缝洞系统的含油气性、获得产能、流体性质及物性等资料。  相似文献   
24.
《探矿工程》2014,(3):67-67
《大庆网》消息(2014-03-06)近日,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又传来了好消息。70147钻井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施工的城探1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达7280 m,创出了大庆钻探55年来最深钻井纪录,创出了新的“大庆深度”。从“一开”到加深钻进完工,钻进周期仅用了198.75天,创出了大庆钻探有史以来最深钻井纪录。城探1井,是大庆油田部署在塔东地区的一口重点探井。这口井的顺利完钻,对于实现大庆油田“4000万t持续稳产”发展目标,实现塔东区块早日达到千亿立方米规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在塔河油田近地表微测井数据中普遍存在一段频率低、能量强、波形胖的低频段记录,一般出现在高速层顶界附近。那么,这一特殊的低频段是如何产生的,对激发井深的选择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该地区地震采集时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往认为该低频段是由岩性变化引起,并且在井深设计方面是选择避开低频段。笔者通过实际资料、理论分析、井深试验的结果分析,认为该低频段是由虚反射引起,在低频段中激发并不改变单炮质量;并对低频段的表现特征、产生机理及对激发井深选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激发井深设计中可以不考虑低频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复杂山前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但由于其复杂的地表、近地表及复杂地下构造,造成该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精度差。基于山前带砾石区的激发特点,笔者认为在山前激发点选取过程中可借助Google Earth平台进行点位设计,在激发点选取时应采取避高就低、避砾就岩、避陡就缓的原则;小排列层析反演技术能较好地结合小折射和微测井优点,适用于山前表层调查;井深设计时应尽量选择在速度较高、激发能量较强、激发频率高的介质中激发。ZD地区的采集资料显示,采用山前砾石区激发方式能较好地改善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27.
对于井深100m的海砂地质钻探,不下套管,一径到底,直接在松散无胶结的砂质沉积地层取心钻进,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黄海某砂矿岩心钻探调查项目中,易产生孔壁坍塌、岩屑返不出孔口、涌砂、卡钻等严重问题。通过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井深100m的海洋砂矿钻探工艺技术,以及孔内事故的防治措施,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8.
水温传感器置深不同,所反映的固体潮效应不同。基于非自流井水温传感器深度,从与井底深度和含水层顶板埋深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水温传感器不同置深对固体潮体应变响应的影响,明确其最佳观测条件,分析认为:非自流井中水温记录固体潮效应的前提条件依次为:水位能记录到固体潮效应,水温传感器投放在观测含水层上方,传感器投放在地温梯度相对较大位置及井半径较小位置。  相似文献   
29.
层析法在黄土塬区近地表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黄土塬区的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精细、准确的近地表结构调查对于解决激发井深的设计和静校正问题尤为重要,但该区的常规小折射解释精度极低,微测井难以追踪到高速层。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层析近地表结构调查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难点,与常规小折射方法比较,该方法获取的近地表结构信息更丰富,刻画的近地表结构更为精细,能够较好地用于井深设计和静校正处理中初始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30.
煤层气压裂施工压力与裂缝形态简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煤层气试验井的施工资料,分析了煤层压裂施工压力的特点以及井深、Ro与破压梯度的关系,并根据裂缝监测(测井温法、大地电位法和微地震法)测量的裂缝方位和缝高,对煤层压裂形成的裂缝特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