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581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位于河南省西峡县北部地区的石界河群榴云片岩中的石榴石发育有很好的结构和成分环带。本文应用微分热力学方法对其环带成分进行计算,确定出一条顺时针方向的PTt轨迹。该轨迹与应用矿物共生组合世代关系确定的PTt轨迹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利用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取城市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过程,包括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出租车上下客事件基于时间进行特征分析;给出了一种融合核密度估计(KDE)与兴趣点(POI)分类的密度聚类算法,实现了出租车上下客热点区域的挖掘以及居民出行活动规律与城市功能区之间关系的发现.?研究表明:居民的出行活动特征在"工-休"日之...  相似文献   
143.
玛曲地区夏季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及水汽轨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北边坡玛曲地区1967—2008年1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环流分型的基础上,应用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不同等级降水的不同环流型的水汽输送轨迹。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的环流型以高原低槽型为主,大雨的发生以切变型为主。(2)暴雨的不同环流型的水汽输送轨迹差异较大,同一型暴雨不同等压面水汽轨迹较一致;大雨的不同环流型之间水汽轨迹无明显差异,同一型大雨不同等压面的水汽轨迹差异很大。(3)通过追踪不同时间长度的水汽输送的后向轨迹发现,可以用向前追踪360h的水汽输送轨迹代表玛曲地区的水汽输送,水汽轨迹以偏南气流为主。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等级、不同环流型强降水之间的水汽轨迹存在差异,但是玛曲地区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孟加拉湾的偏南气流。  相似文献   
144.
华北地区典型污染天大气气溶胶飞机探测个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瑜  银燕  石立新  段英  吴志会 《高原气象》2012,31(5):1432-1438
利用2005年10月17日华北地区一次典型污染天气条件下的飞机探测资料,对石家庄和邯郸气溶胶的微物理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讨论了该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污染的微观特征和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观测当天石家庄和邯郸地区的气溶胶粒子浓度很高,边界层内气溶胶平均数浓度为103cm-3量级,最高值出现在近地面附近,达到104cm-3量级;边界层以上的数浓度基本都在103cm-3量级,属于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一次过程。造成污染的原因是该日晴天风小,大气湍流较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4)对颗粒物进行溯源和追踪分析,发现造成气溶胶浓度较高的气块传输路径主要为西北和偏西路径,境外源主要来自蒙古国,境内源主要来自我国西部,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及山西后进入河北。  相似文献   
145.
合肥市雾日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合肥市气象观测站2005—2009年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雾的月、季变化,及雾日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应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雾日大尺度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合肥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雾日局地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湿、微风、偏东或西北风向;合肥雾日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雾日近地层(10 m)以偏东方向的轨迹最多,在边界层中上部(1 000 m)以西南轨迹和本地轨迹最多。  相似文献   
146.
应用动力学方程建立四川内江市水稻的生长模型,通过FORCAL和MATLAB对方程参数拟合,并进行数值分析和定性分析,为水稻产量预报和气温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一维能量模型基础上,将水稻对外界能量的摄取能力与水稻生长季中的气温变化规律联系起来,得到水稻的生长曲线x(t),并通过相平面轨迹得到x—T曲线,定性分析水稻的临界气温和最快生长率出现时间。通过低温对水稻分蘖期和高温对生殖生长期影响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水稻后期受高温影响比前期受低温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47.
《浙江气象》2009,30(1):F0003-F0003
由日美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联合小组最近成功开发出一种新的气象模型。这种利用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计算气流数据的新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出在两周后形成的台风的移动轨迹及其对未来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北京奥运会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奥运会期间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廓线,并结合后向轨迹方法对北京地区污染来源以及污染控制措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观测数据表明:1)2008年消光系数较之2007年在不同高度层的降幅并不相同,600m以下的年际降幅最为显著,1200~4000m高度范围次之。2)各类型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出现频次的统计显示,2008年影响北京的主要廓线类型为边界层上部最高型,而非近地面最高型,说明2008年近地层消光系数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利用后向轨迹法对近地层消光系数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近地层气团中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地区时,400m以下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年际降幅可达18.1%,这说明北京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对改善北京近地面层气溶胶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9.
一次持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敏  王体健  卢兆民 《气象科学》2008,28(6):673-677
2004年12月24-30日,淄博地区出现一次持续一周的强空气污染过程.本文分析了这次过程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和造成强污染的天气形势特点以及主要的气象变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空维持稳定纬向环流、逆温层结持续存在、混合层厚度增加、低空风速小,导致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污染物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0.
川西北花岗岩的冷却过程及其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建康 《地质学报》2009,83(8):1141-1149
川西北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产出众多的中生代花岗岩和卡林型金矿,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从花岗岩的角度分析这种内在联系,故测定了川西北的羊拱海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达盖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可尔因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或白云母Ar-Ar年龄,分别得到坪年龄158.7±1.4Ma、185.2±1.4Ma、和157.6±1.2Ma,并参考积累的川西北花岗岩体的年代学数据,绘制了造山带北部、中部、东缘中部几个主要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不同构造位置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表明,从造山带北部到造山带东缘中部,各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依次变新,冷却速率依次变缓,在区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期间,各花岗岩的冷却速率明显降低。由以上特征,本文推断在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中,构造应力自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向造山带东缘中部传递,各区域先后由造山相对活跃期进入造山相对宁静期。在造山宁静期,构造运动较弱,花岗岩体缓慢冷却,地壳较长时间保持低温状态,利于金的成矿作用。因而,川西北的金矿主要形成于区域花岗岩的缓慢冷却阶段,这可能是金矿与花岗岩时空耦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