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257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581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介绍了L65-35丛式井组在生产管理和施工技术方面的一些经验。占用较少的地场,施工多口井,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和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82.
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优良的性能:抑制性,失水造壁性和润滑防塌性,并介绍了该泥浆在HK-15井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3.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鲁西隆起区太古宙地层、中生代岩体以及不同时代金矿化学组成的研究,探索了成矿组分的可能来源、深化和聚集趋势,提出了矿源层(岩)中元素成矿活度的概念及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在鲁西隆起区,金的初始矿源是太古宙绿岩带,金在其中具有双成分分布;(2)从太古宙至中生代,虽然成矿时代不同,成矿作用各异,但各类金矿床在成矿组分上对含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3)含矿建造中成矿组分超量点群与背景点群的比例以及超量点群中成矿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生热液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84.
针对杂填土地层,原有地下管线非常复杂的条件下,导向是非开挖铺管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出新的导向钻头和扩孔钻头,并采用钻杆导向推拉铺管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条件下非开挖铺管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5.
东秦岭秦岭杂岩中的长英质高压麻粒岩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良 《中国科学D辑》1996,26(Z1):56-63
东秦岭松树沟一带秦岭杂岩中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微纹碱性长石+石英+金红石。它的形成条件为800~900℃和1.3~1.6GPa,并遭受了600~650℃和0.8~1.0 GPa以及500~600℃和0.3~0.6Gpa两个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分别形成珍珠云母+多硅白云母+斜长石(Pl)+石英和矽线石+黑云母+斜长石(Pl)+微斜长石+石英两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共同构成一个早期降温降压和后期再降压降温的两阶段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  相似文献   
86.
中国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大别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经历过多期次不同体制的构造运动,现今的桐柏大别山区是由一系列变质地体拼合而成,地体与地体之间为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所围限各地体有自身变质变形史和PTt轨迹,但却有着碰撞造山带所共有的后造山抬升过程。本文揭示了随县群、红安岩群及大别杂岩中柯石英榴辉石、蓝晶铝直闪石片岩及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的退变质再平衡结构特点。报道了大别山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1699Ma。各类岩石减压退变质再平衡结构,标志着后造山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7.
88.
1991年梅雨期中冷空气活动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伟  陶祖钰 《大气科学》1995,19(3):375-379
通过对1991年7月4—6日江淮地区大暴雨过程中冷空气的轨迹分析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造成了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的对峙和高原东侧50hPa槽的发展,后者又进而促使了梅雨锋上的气旋发展。  相似文献   
89.
刘建忠 《世界地质》1995,14(1):31-39
变质作用P-T-t轨迹是当前变质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且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时间对变质作用的控制,本文将地质体演化的时间规律研究划分为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的确定,并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各种测年方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对其研究意义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0.
刘良  周鼎武 《岩石学报》1995,11(2):127-136
在北秦岭商南松树沟出露的高压变质基性岩石,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石榴单斜辉石岩,遭受了从中压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连续的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这些岩石形成的温度为826℃-887℃,压力约为1.40-1.58GPa,其不同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依次分别是765℃-825℃和约1.03-1.14GPa、650℃-750℃和约0.9GPa以及400℃-500℃和约0.5-0.6GPa。它们共同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