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782篇
地质学   379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通过对泉州地震台g-Phone重力仪自正式运行以来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总结,发现数采死机对数据影响较小,但断电造成的仪器内部温度的改变会导致原始数据漂移,从而降低数据的内在质量,建议应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如断电等造成的内部温度变化;台风影响使得数据噪声变大,表现为观测曲线变粗,呈纺锤状。希望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利用重力资料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2.
在卫星导航应用越来越重视对抗与防护的背景下,梳理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欺骗干扰的原理和分类,介绍了欺骗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转发式欺骗干扰定位模型、新型渐变自同步欺骗干扰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黄河入海口壬基酚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口表、底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7~148.6 ng/L,平均值为47.5 ng/L;底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8~52.7ng/L,平均值为31.0 ng/L;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浓度为2.31~5.47 ng/g,平均浓度为3.87ng/g。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呈现由河道向出海口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河道中表层沉积物壬基酚含量高于出海口外。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海河口水体中的浓度,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含量低于珠江口文献报道值。水体中壬基酚浓度超过抑制藤壶附着浓度(10 ng/L),河道最上游的站点水体中的浓度超过影响太平洋牡蛎幼苗的发育并增加幼苗死亡率的浓度(100 ng/L)。  相似文献   
64.
对整个福建省的钻孔体应变仪器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4个台站的观测资料质量进行了分析,用M2波潮汐因子及其相对中误差等来衡量其总体精度和稳定性,还分析了钻孔应变观测的干扰机理和特征,希望能够正确地认识以及排除观测资料中的非异常信息,提高观测精度,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可靠的前兆资料。  相似文献   
65.
以怀来后郝窑地震台怀4井ATG-6138M型气汞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及排除其观测干扰因素,为正确识别震前异常信息提供参考依据;对ATG-6138M型气汞仪和DFG-B型气汞仪进行观测质量对比评价,运用origin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ATG-6138M型气汞仪数据变化较为灵敏,且观测质量优于DFG-B型气汞...  相似文献   
66.
67.
<正>1研究背景可靠连续的观测数据是开展地震电磁前兆研究的基础,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磁观测数据所受干扰日益严重,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是目前较为突出的干扰之一。自1999年我国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葛州坝至上海高压直流输电线建设至今,已建成28条超高压和特高压线路,整体线路分布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额定电流从1 200 A演化至5 000 A,额定电压从500 kV提升至800 kV,甚至达1 100 kV。高压直流输电在工程调试和故障阶段会产生不平衡电流,该电流在高直输电线路两侧产生叠加磁场,  相似文献   
68.
基于2018—2021年巴里坤地震台水平摆观测资料,选取典型受干扰曲线,分析其变化趋势,总结仪器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干扰因素。研究发现,干扰主要包括自然干扰(降雨、气压、雷击)、人为干扰(进洞巡检、调零标定、仪器维修)、仪器自身故障(数采故障、光源灯故障)等。  相似文献   
69.
通过分析徐州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2017—2019年的观测资料,研究日常观测所受干扰特征,将降雨干扰、气压干扰、雷暴干扰特征和规律进行逐一分析。降雨是徐州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的主要干扰源,定量分析降雨干扰,结果表明,EW分量降雨响应更灵敏。雷电干扰对于VP型宽频带倾斜仪危害极大。对观测场地附近的场地环境干扰进行分析认为,作为短基线设备,VP型宽频带倾斜仪对于高频冲击以及强振动干扰响应较为灵敏。定量分析载荷影响的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0.
李培 《地下水》1990,12(1):31-35
目前,确定干扰状态下机电井合理井距的方法主要为在裘布依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导出的干扰井群计算法和水位削减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当井距大于影响半径、小于2倍的影响半径时的干扰情况。因此,计算的干扰涌水量往往偏大、井距过小,从而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大量更换水泵和机电井报废等经济上的损失。圆形边界法则是利用抽水井形成的园形水位降落区域,依据井距小于2倍的影响半径时圆形边界进水情况的变化,导出的干扰井涌水量计算公式,确定灌溉耕地的合理井距及最佳打井数量。以便取得在尽可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将投资压缩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