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20年,区县节点发展潜力普遍提升,但节点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市辖区仍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2)各省内县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边界屏蔽效应依然明显,河南省和安徽省境内仍以市域强联系为主要特征。(3)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已形成三级次区域网络,且距离省会城市越近,县域经济联系越强,次区域网络越趋于完善。以河南省信阳市为分析重点,揭示了在行政区边缘化和经济区排他性的双重作用下,“小马拉大车”式的区县联系是自身介入区域发展不足的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32.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对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从剖面上识别出了花状构造、丝带效应、反转构造等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走滑活动的标志,在平面上识别出了4种组合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应用拉分盆地走滑量计算的理论模型,对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的走滑位移量进行了初步估算,认为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具右旋走滑活动特征,其主要走滑活动表现为3期,分别为始新世早期、渐新世早-中期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新生代累计右旋走滑位移量约为10~20 km.  相似文献   
33.
(接上期)宋代的恒星观测持续不断,观测记录翔实丰富,星图绘制准确科学。宋代的恒星观测成果丰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学遗产,表明它在中世纪时期达到了巅峰。天文仪器日臻完善,是这—硕果的保证。北宋至南宋的300余年中有记载的制造浑天仪6座、浑天象4座,大规模恒星实测有7次。其中景祐年间的恒星测量现留有341颗星的位置表——杨惟德星表,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的恒星观测现留有360颗星的位置表——周琮星表。  相似文献   
34.
席会东 《地图》2019,(3):138-139
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1527—1598年)是16世纪尼德兰地图学派的开创者和尼德兰地图黄金时代的奠基人,他所编绘的《寰宇大观》(Theatrum Orbis Terrarum)是西方第一部近代地图集和尼德兰地图学的奠基之作,在西方地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就如同《广舆图》在中国地图史上的地位一样。  相似文献   
35.
对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考古遗址剖面进行了年代学、岩性、硅藻和软体动物鉴定等研究,发现广州珠江北岸古城区南部在先秦时期为河道及河口湾湿地/洼地;因河流-河涌的淡水注入使河口盐度降低,故而沉积物中未见较高盐度的微体生物,仅发现了河口型咸水-半咸水硅藻;此时堆积的贝壳大多为淡水种,半咸水种少见,表明先秦(东周)时期,广州地区...  相似文献   
36.
丁圣彦 《地理学报》2006,61(11):1218-1230
作为不同性质的相邻自然地理系统之间过渡区域的自然地理界面,有着不同于两侧自然地理系统的特殊自然地理过程,存在着两侧自然地理系统内部所不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这些独具的自然地理特征在自然地理界面存在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地理界面的边际效应或边缘效应。边际效应的存在.使得自然地理界面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规律、异常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学术界对自然地理界面的研究发轫较早.但是早期的研究多集中于自然地理要素区域和自然地理综合区域的界线划分,其研究目的仍是自然地理系统内部特征。  相似文献   
37.
兰州盆地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遗址和地形等环境要素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人地关系的作用机制。基于GIS空间分析和二元逻辑斯蒂模型分析了兰州盆地新石器时期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了地形等环境要素与遗址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均沿黄河分布,主要集中于河流阶地上坡度较小的区域。距河流的水平最近距离为318.6~17 721.7 m。新石器遗址特别是马厂遗址的空间集聚性明显。从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发展到马厂类型,单一型遗址的占比逐渐由53.3%增多至92.6%。马厂类型的分布中心距离黄河最近。地形等环境要素显著影响遗址的空间分布,遗址出现概率主要受坡度、坡向和距黄河最近距离的影响,模型的解释程度可达65.0%。引入历史时期和现代聚落进行比较,历史时期聚落分布受到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而现代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到高程、坡度和距河流距离的影响。聚落分布和影响因素的演变可能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大西洋温盐循环的演变:早渐新世北大西洋深水开始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和大洋盆地形状的急剧变化标志了新生代的开始。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了在早新生代(约55 Ma)的极端温暖时期,主要存在于南大洋的深水层形成了与现代模式根本不同的循环模式,并在北大西洋北部及南大洋形成了深水层。早新生代模式向两极模式的转变出现于何时?该转变的主要作用力如何?巴拿马地峡(4·2 Ma)的形成被认为是代表了深水循环向两极模式转变的最后作用,它使湾流将盐度较高的暖水带到北半球高纬形成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现代NADW由来自Nordic海和拉布拉多海的深水组成。然而,通常认为北大西洋的深水形成的最初阶段只有Nordic海…  相似文献   
39.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滇黔交界地区蛾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蛾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原生铜矿化有2个期次: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前,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40.
60年很短,在历史进程中不过沧海一粟。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到夏商周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从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从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直到现在力行“保护18亿亩红线耕地”政策,有关土地的制度变革史林林总总,绵长厚重。 60年很长,在新中国诞生后的这一个甲子轮回里,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和机构从无到有,从散到聚,期间历经坎坷,分分合合,终于使得一个更具科学规划和管理的体系趋于明朗。 这里,首先是三位老人的讲述。从他们的记忆里,我们可以窥见国土资源战线60年的风云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